从敦诚两首挽雪芹的年龄诗说起
(2014-02-09 22:18:49)
标签:
于柩上新妇常理红楼梦出家人文化 |
分类: 红楼文化 |
曹雪芹是否就是假死出家后的曹颙呢?这要从与曹雪芹交往的人留下的资料进行分析。敦诚、敦敏兄弟俩是与曹雪芹接触交往的人物,对曹雪芹应该比较了解。要证明曹雪芹就是曹顒,必须弄清曹雪芹的年龄问题。敦诚有两首挽曹雪芹的诗,
其一:
四十萧然太瘦生,晓风昨日拂铭旌。
肠回故垄孤儿泣,泪迸荒天寡妇声。
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
故人欲有生刍吊,何处招魂赋楚蘅?”
其二:
四十年华付杳冥,哀旌一片阿谁铭?
孤儿渺漠魂应逐,新妇飘零目岂瞑?
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
故人惟有青山泪,絮酒生刍上旧垌”。
第二首实际是在第一首的基础上改过来的。这里的两处“四十”人们都认为是他的年龄,其实稍加分析就能体会到不是这个意思。在第一首说:“四十萧然太瘦生”,“太瘦生”原指杜甫,语出李白《戏赠杜甫》诗:“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太瘦生”仅仅是杜甫的代名词。这句话是用杜甫的这种生活形象来比喻曹雪芹在西山的著书生活。曹雪芹在西山过得的确清苦,经常到酒钱常赊的地步。
诗中的“四十”究竟是指什么呢?如果将“四十”理解为曹雪芹的全部生活时间显然是不合适的。曹雪芹小时候的生活是安逸的,怎能与杜甫的这种生活相提并论?即使曹雪芹小时候的生活不好,小时候的样子也不能与杜甫这种形象相对比。如果理解为四十多岁的样子,还有一个疑问,曹雪芹是“身胖头广而色黑”,怎么象杜甫那种形象呢?有人借敦敏《题芹圃画石》诗中“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的语句推断他瘦损骨嶙峋,其实那仅是对画中石头来说的。与杜甫相比的是凄凉的隐居生活,而不是形象样子。
所以将这一句理解为曹雪芹四十多的样子,实在不太恰当。这首诗是挽曹雪芹之死的,作为挽曹雪芹的诗应该是对他的一生做总结,追忆他生前一段时间的生活才比较合适,而不应该只是简单描写他死前死后的凄凉景象。这样“四十”应是一个时间段。“四十萧然太瘦生”是说他四十多年象杜甫一样过着飘零凄惨的隐居生活。
“晓风昨日拂铭旌”是讲昨日丧事的情形。“铭旌”是指旧时竖在灵柩前标志死者官衔和姓名的长幡。以上两句应该是说:隐居四十多年的曹雪芹与世长辞,昨天在凄凉中举行了他的丧事。
敦诚的第一首诗有些含糊不清,第二首诗说得更加明白。第一句“四十年华付杳冥”,大都认为是说曹雪芹在四十多岁上去世了。这里的“四十”同第一首的“四十”是相同的意思,表示的都是一个时间段,后面加上“年华”更能说明这一点。如果是指四十岁上,应该说:“四十之年”而不是“四十年华”。后面的一个“付”字就更能说明问题,否则这个“付”字就要改为“赴”字了。正因为是“四十年华付杳冥”而不是“四十之年赴杳冥”,意思就不是指曹雪芹在四十多岁上死去。正确的理解应该是:曹雪芹四十多年的大好年华都付给冥冥之中了。这是说曹雪芹已经没有名份的生活了四十多年!曹雪芹就是假死出家后的曹颙。
“哀旌一片阿谁铭?”结合第一首的“铭旌”的意思,这明明是在问,幡上写的都是谁的名?前后两句是相互照应的,正因为四十多年没有名份,所以才问“哀旌一片阿谁铭?”。曹雪芹死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向前推到曹顒“去世”的康熙五十四年,整整是四十八年。张宜泉在他的一首诗《伤芹溪居士》中说:“其人素性放达,好饮,又善诗画,年未五旬而卒”。对于曹雪芹的底细张宜泉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年未五旬而卒”应该是指他的“在生”之年,与四十八岁是一致的。既然明确提到“卒”字,说“年未五旬”是非常恰当的。如果将“四十年华”代指四十八岁的阳寿,减岁数也不合常理,应该讲接近的“五十年华”。所以“四十年华”表示的应该是时间而不是他的岁数。从敦诚的诗中看出,敦诚应该是知道曹雪芹底细的圈内人之一。
“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是拿这两个人的形象来比喻雪芹的一生,前半生象年轻有才的李贺一样,李贺在年轻的时候就去世了,他也是在年轻才盛的时候隐居了。后半生象随死随葬的刘伶一样,放荡不羁,死后埋在那里也不清楚了,与挽诗中讲凭吊无处只能上“旧垌”相一致。这两个人的情况从某些侧面反映了曹雪芹生活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假死”出家之前的曹颙,第二阶段是西山隐居的雪芹。雪芹写《红楼梦》所反映的就是自己的前半生曹颙的经历。
“孤儿渺漠魂应逐(前数月,伊子殇,因感伤成疾),新妇飘零目岂瞑?”他的儿子死在他的前头,说“伊子殇”应该不为过,不能据此理解他的儿子很小,“新妇”应指他后来的妻子,也不能绝对的理解为刚娶的媳妇。
“故人惟有青山泪,絮酒生刍上旧垌”。如果不是“已死”之人,哪里来的旧坟?只有对曹顒这样的“死去”之人才可以这样说。有人将“青山泪”这一很正常的字眼,与李白隔年改葬联系起来解释,这也是没有其它解释的勉强之解。试想曹雪芹昨日刚刚去世,即使隔年改葬,那也是以后的事,此时也只有新坟没有旧坟,敦诚怎能一下穿越时间到事后的多年后了呢?敦诚的诗证实了本来就神秘的曹雪芹是一个“死而复生”出家人。曹雪芹就是曹顒,就是小说《红楼梦》中主人公贾宝玉的原型!
注释:
1、萧, 萧条,冷落;荒凉,然,样子。 萧然:空寂
2、铭旌同“明旌”,也叫“旌铭”简称“铭”。古代丧俗,人死后,按死者生前等级身份,用绛色帛制一面旗幡,上以白色书写死者官阶、称呼,用与帛同样长短的竹竿挑起,竖在灵前右方,称之为铭旌。大敛后﹐以竹杠悬之依灵右。葬时取下加于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