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随想录之二
(2013-07-12 10:40:23)
标签:
红楼梦神瑛侍者之二正如我想杂谈 |
分类: 红楼文化 |
(四)黛钗合一
“黛钗合一”的问题,是困扰本人很久的一个问题,我粗笨的脑袋似乎也开了一两个窍门,在有了上面几则随想之后,朦胧地感觉似乎找到了那把打开潘多拉魔盒的钥匙?
在第四十二回之蘅芜君兰言解疑癖之后,脂批提出了“黛钗合一”的说法。原文也确实有很多这方面的暗示,比如秦可卿的“兼美”,宝玉之名由宝钗黛玉的合成,还有《西厢记》:“眉黛青颦,莲脸生春, 恰便是倾国倾城的太真”等等,可以说都是“黛钗合一”透出的消息。但鄙人仍然不明白的地方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什么曹公要如此设计呢?
带着这个疑问,在那么一瞬间,我把目光停留在贾雨村当年穷困于葫芦庙庙时,思及平生抱负,乃搔首对天长叹,复高吟一联曰:“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时侯的这幅对联上面。突然发现,本人苦苦寻找的答案竟然就是隐藏在这幅对联之中!只要稍微细心阅读一下,比较容易就可看出此联在藏头露尾之间,嵌合了四个人名,即黛玉、贾(价)宝玉、宝钗以及贾雨村。其中暗含的意味起码有二:一是黛玉和宝钗两个人物都将通过贾雨村牵引出来,二是黛玉和贾宝玉是一路人(社会叛逆),而宝钗和贾雨村(蜕变之前)又将为一路人(儒家正统)。当我想到贾雨村和贾宝玉乃是由甄事隐一人精神分裂所致而来的时候(参见随想三),又惊讶地发现了此中最为隐秘的第三层含义——是否意味着对联中的黛玉和宝钗,也要象贾雨村和贾宝玉两人一样终究也要合二为一呢?曹雪芹对于“黛钗合一”的设计,是否就是在这里埋下了注脚呢?
(五)甄宝玉,贾宝玉,顽石,神瑛侍者,通灵宝玉
1) “顽石”就是“通灵宝玉”,这一点似乎无人怀疑。
2)甄宝玉与贾宝玉谁才是神瑛侍者?我认为贾宝玉才是神瑛侍者的凡身。理由有二:一是既然林黛玉系绛珠仙子之化身,又有还泪之说,所以宝玉当为神瑛之化身;二是在第三回中有这么两段文字,“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 倒象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和“宝玉看罢 ,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很明显,现世宝黛两人,即为神瑛绛珠二神。
3)最后,剩下的这个甄宝玉,又要做如何理解呢?我想,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思考一下这么一个问题:为何这块通灵宝玉不随甄宝玉而生,反而随贾宝玉而来呢?个人的理解是这样的,我认为首先这块所谓的通灵宝玉其实是“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懒头和尚语)”,换言之,其实就是一块假宝玉,也就当然只能随了贾宝玉而生了。明乎此,我认为书中的贾宝玉其实只是甄宝玉的一个幻身(通过甄事隐分裂而出),一个为甄宝玉专门设计的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符号(代表出世的一面,作者的理想世界)。而作者却有意识地把“虚幻的符号”写得如此真实,而把真实又写得如此的飘渺,真是旷古天才啊。所以,我认为甄贾宝玉其实是同一个宝玉,相互生活在各自的梦中,亦真亦幻。正如作者云: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但我认为,最后作者应该设计了真幻分离的情节和梦醒的时分——真终归真、幻终归幻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