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尖酸刻薄的另一面

标签:
余香另一面原故潜意识有时候 |
分类: 红楼文化 |
一、虚心接受紫鹃批评
且不说黛玉同自己的丫环紫鹃相处得跟姐妹一样,有时候紫鹃劝她的话相当重,甚至说她“姑娘也太浮躁了些”,她也都能虚心接受;她对湘云、岫烟这些同病相怜的孤女的体恤,便知道她其实大度。湘云讽刺她小性儿,行动爱恼人,会挟制宝玉,她因此同宝玉大闹了一通。然而见到宝玉“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的贴子后,却又特地拿去与宝钗湘云同看,分明不记仇。说穿了也就是小孩子心性,说恼便恼,转身便忘,多么可爱。
二、体恤怜下
第二十六回,怡红院小丫头佳蕙同红玉说:“我好造化!才刚在院子里洗东西,宝玉叫往林姑娘那里送茶叶,花大姐姐交给我送去。可巧老太太那里给林姑娘送钱来,正分给他们的丫头们呢。见我去了,林姑娘就抓了两把给我,也不知多少。你替我收着。”便把手帕子打开,把钱倒了出来,红玉替他一五一十的数了收起。林姑娘给一个三等小丫头打赏钱,都是一把一把地给,可见对下人一体恤。
第四十五回,宝钗打发婆子给黛玉送燕窝,黛玉同婆子道:“我也知道你们忙。如今天又凉,夜又长,越发该会个夜局,痛赌两场了。”命人给他几百钱,打些酒吃,避避雨气。又是何等体恤怜下! 如此细节,不一一例举,但已足可表明黛玉之心胸。
三、笑谑刘姥姥,原系触及心思
有些读者常以黛玉笑谑刘姥姥是“母蝗虫“而认为她刻薄,没有同情心。岂不知这里面有另外一重含义。说明之前,先讲另外一个例子,即给宝玉提亲的张道士。宝玉回来后是如何表现的:“谁知宝玉一日心中不自在,回家来生气,嗔着张道士与他说了亲,口口声声说从今以后不再见张道士了,别人也并不知为什么原故。” 这里写的是宝玉的心思,又焉知不是黛玉的心思呢?
刘姥姥提起个若玉还是茗玉的姑娘来,宝玉十分上心,私下里拉了姥姥细问长短,黛玉焉得不恼,因此忍不住打趣道:“咱们雪下吟诗?依我说,还不如弄一捆柴火,雪下抽柴,还更有趣儿呢。”这里已经表明一种潜意识:黛玉因吃那个莫须有的若玉的醋,从而迁怒刘姥姥,这就和宝玉因为张道士给他提亲而嗔怒是一个道理。明白了这种心理,事后“潇湘子雅谑补余香”的一段讥讽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