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广国的博客
李广国的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4,661
  • 关注人气:44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梦》中一僧一道亲自现身点化六名红尘迷者

(2013-03-04 22:40:06)
分类: 红楼文化

 

《红楼梦》中一僧一道亲自现身点化六名红尘迷者

   《红楼梦》中一僧一道艺术符号的奇妙组合,既是佛道两种宗教精神矛盾融合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类探索自我解脱与超越之路的文化智慧与悖论的哲理映像。本文以一僧一道具体指点红尘迷津为起点,追本溯源,逐层揭开了一僧一道所蕴含的多重原型与象征意义,使读者在获取文化智慧之启示的同时,进一步走向对文化悖论的思索,并由此而领会一僧一道艺术符号的形而上意味。

从符号表层来看,一僧一道所侧重的是宗教意义,是佛、道僧侣——和尚、道士的简称,是和尚、道士神化的产物。他们在上禀承了太虚幻境仙主警幻仙子之命,在下俯视红尘俗世的芸芸众生,不仅具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而且恩有幻形变化、来卜先知、超世度人之能。实际上即是体现神界意志点化红尘迷者、拯救人生苦难的神界使者。通观整部《红楼梦》,一僧一道依次亲自现身点化红尘迷者的主要有:

1.对贾宝玉的亲自点化。首见于第一回一僧一道的大荒山之行,因石头凡心已炽要求下凡红尘,一僧一道径直警诫道:“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又说“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这是一僧一道代表神界意志对石头命运的一个总预言,也是对石头日后下凡红尘回归神界的警示与点化的开始。尔后,一僧一道倏忽而来,倏忽而去,一直关注着石头幻像贾宝玉在红尘中的历劫命运与了悟进程。第二十五回当赵姨娘请马道婆作法,贾宝玉处于病危之际,一僧一道便神秘现身前来救护,由其中的“僧”面对上面刻有“能除凶邪”的通灵宝玉持诵了一番,使之从声色货利迷途中醒悟过来,救护与点化同时并施。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二游太虚幻境前后,一僧一道对将醒来醒的贾宝玉的一顿禅机点化。自此之后,由石头变形而来的贾宝玉才顿然悟出了人生的本相与自身的本源。到了第一二○回,便终于由一僧一道带着尘缘已毕的贾宝玉在一片白茫茫的雪景中回归于神界本源,与首回遥相呼应。

2.对甄士隐的亲自点化。亦首见于第一回。甄士隐禀性恬淡,是为神仙一流的人品,所以能最先以俗人的身份通过神奇的“白日梦”见到了神界使者一僧一道,继而从“白日梦”醒来之后又真的在真实世界中得到了一僧一道的点化,最后经过失女、失火等一系列人生磨难,看破红尘,解出了一僧一道劝化世人之歌——《好了歌》,结果连唱《好了歌》的跛足道人也连连称赞;“解得切,解得切!”于是甄士隐便说了声“走罢!”将道人肩上搭裢抱了过来背上,与道人飘然而去。

 

3.对林黛玉的亲自点化。据第二回林黛玉初进贾府时复述,一僧一道中的“僧”曾来到林府要化她出家,因父母坚决不从,只得作罢。临走时那“僧”留下赠盲:“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黛玉“不许见哭声”与还泪报恩的先验矛盾及“泪尽而逝”的先验结局喻示了“木石前盟”悲剧命运的不可避免性,既是预言,也是点化。

4.对薛宝钗的亲自点化。第七回由薛宝钗复述,可知一僧一道中的“僧”也曾来到薛府,赠以“冷香丸”以治其热毒:既治体病,更治心病,其警示与点化之意甚为明显。接着在第八回,宝玉与宝钗比通灵,由宝钗的丫环莺儿点出宝钗与通灵宝玉相配的“金锁”,也是一僧一道中的“僧”送的,这是对上回僧送冷香丸的补充交代。僧的送以“金锁”,表面看来是促成与神界姻缘——木石前盟相克相生的俗界姻缘——金玉良缘的会合,但实际上也同样喻示着“金玉良缘”悲剧的不可避免性,因为“金”只能配到石头的俗界幻像“玉”,而不能配到其本真“石”。换言之,“金”只能配到贾宝玉之形,而最终却不能配到其心。

5.对贾瑞的亲自点化。见第十二回,贾瑞因王熙凤毒设相思而病人膏肓,结果一僧一道中的“道”前来予以救治。看过病后,此“道”赠以“风月宝鉴”,并严正告诫道:“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所以带他到世上,单与那聪明俊杰、风雅王孙等看照。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可是贾瑞不听此言,看了正面的王熙凤而不愿看背面的骷髅,结果一命呜呼。

6.对柳湘莲的亲自点化。见第六十六回,柳湘莲梦见尤三姐后惊觉,似梦非梦,睁眼看时,那里有薛家小童,也非新室,竟是一座破庙,旁边坐着一个跛腿道士捕虱——这便是一僧一道中的“道”。湘莲即起身稽首相问:“此系何方?仙师仙名法号?”道士笑道:“连我也不知此系何方,我系何人,不过暂来歇足而已。”柳湘莲听了,不觉冷然如寒冰侵骨,掣出那股雄剑,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便随那道士,飘然出世,不知所之。

由上可知,由一僧一道亲自现身点化的红尘迷者共有六人,重心是围绕石头——贾宝玉而展开的。因甄士隐是贾宝玉出世精神的先导,因而一僧一道之于甄士隐的点化实质上也就是对贾宝玉的间接点化。清人姚燮《红楼梦回评》云:“卷首士隐出家,卷未宝玉出家,都是全部书底面益,前后对照。”确是很有见地的。用俞平伯先生的话来说,甄士隐也就是贾宝玉的影子。我认为倒不如称之为“对立幻影”更为妥帖,即彼此互为影子,相反相成。同样,贾瑞与柳湘莲,一热之至,一冷之极,一为情(反淫)而悟,一为淫(反情)而亡,这本身就是代表神、俗不同指向的“对立幻影”,同时又是与贾宝玉身上固有的“石——神性”、“玉——俗性”的二重精神相呼应的。至于林黛玉与薛宝钗,分别以“木”与“金”与石、玉于一体的贾宝玉结有“木石前盟”之神缘与“金玉良缘”之俗缘,本身也是一个“对立幻影”,同时又是贾宝玉固有的“石——神性”、“玉——俗性”二重精神从“富贵场”向“温柔乡”的延伸,彼此同样也是互相呼应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