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淳(1)金陵第一古城,江南圣地

标签:
南京高淳金陵第一古城江南圣地徽派特色到高淳吃螃蟹 |
分类: 江浙皖沪 |
南京高淳(1)金陵第一古城,江南圣地
“江南圣地”,是清朝乾隆皇帝钦赐。
春秋时期,周景王四年(公元前541年),吴王余祭筑“子罗城”。因城高坚固,取名“固城”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到东汉的四百多年间,固城是今高淳区、溧水区、溧阳市的政经文化中心。
明朝弘治年间,从溧水县分出高淳县至今,县治为淳溪镇。县因高淳古镇而得名。高淳镇,即今淳溪镇。
虽然南京的名称,改来改去,高淳基本隶属于南京,或直属江苏省。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高淳县隶江苏省。
1914年,省、县两级间设“道”,高淳属江苏省金陵道。1927年,废“道”,“县”隶于江苏省。
1937年12月7日,日军攻陷高淳县城,建伪政权。民国高淳县政府,撤至青桂塘……
解放后,高淳,曾先后属于镇江、常州、镇江地区。
1983年,实行市管县,高淳县由镇江专区划归南京市辖。
2013年2月21日,国务院批准撤县,设立南京市高淳区。3月28日,高淳区正式成立。
第一次玩高淳,必到“高淳老街”,既“金陵第一古街”。这个牌坊的正反面匾额,写的就是高淳老街与金陵第一古街。
高淳老街,原名“正仪街”。辛亥革命后,易名“中山大街”。日军侵占后,改称“和平街”。日本投降后,复名“中山大街”。文革期间,更名为“东方红大街”。1982年地名普查时,又复名“中山大街”。
这个自宋朝正式建立的街市,至今已900多年,不过现存的建筑,多为明清500多年的不断建造。
高淳,紧靠安徽,大量商贾来自皖南徽州地区,于是建筑风格带有明显的徽派特色,马头火墙,蝴蝶小瓦,桃檐斗拱,镂花窗格,木排门板,江南韵味,揉进了徽派风格。
近年来,禀承“修旧”如旧,老街仍保持了昔日的风貌,飘逸着古色古香的韵味。
分布在老街的关王庙、民俗表演馆、杨厅、高淳非遗展示馆等。
淳溪老街的部分商铺。因疫情,游人极少。
高淳,是我国螃蟹养殖六大原产地之一,“到高淳吃螃蟹”,是长三角市民旅游的首选。老街里的螃蟹雕塑。
我去的那天是2022年11月6日,螃蟹还在卖的欢,还有螃蟹蒸糕、蟹黄汤包、鲜活鱼虾、咸鱼咸肉咸鸭咸鹅等。
这条明清古街、民国风情的街上,到处能看到这种样的老式活门板,从这就能看出,这些真的是老房子。
还有炒米、豆腐干及手工艺木雕、羽毛扇、鸡毛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