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89)韶关大鉴禅寺,韶城唯一道观太傅庙

标签:
广东韶关大鉴禅寺韶城唯一道观太傅庙印度高僧引进的菩提树 |
分类: 长江以南 |
广东(89)韶关大鉴禅寺 ,
韶城唯一道观太傅庙
问当地人哪儿好看,都说是“大鉴禅寺”。就在市中心兴隆街的“大鉴禅寺”,原名大梵寺,始建于唐显庆五年(660年),已上千年。六祖惠能大师,回到曹溪宝林寺(今南华寺),多次到大梵寺讲经说法。六祖圆寂后,唐中宗谥其为“大鉴禅师”。
到宋朝,改名崇宁寺、天宁寺。为纪念六祖,后又改名“大鉴寺”。绍定年间,大鉴寺搬至“府治南兴贤坊(今兴隆街)”。历史沧桑,到上世纪初,寺院只剩残墙断壁。
1934年,国民党李汉魂将军邀请虚云和尚来粤北重修南华寺、云门寺。1940年,101岁的虚云和尚和弟子宽鉴募捐重修大鉴寺。重修后的大鉴寺有了大雄宝殿、观音殿、方丈楼、钟楼、鼓楼等,成为较完整的寺院,总面积达4600多平方米。
1943-1945年抗战期间,广东省府迁来韶关,“广东佛教会”的牌子,挂在大鉴寺,于是来大鉴寺进香拜佛的人数猛增。
解放后成立佛教会,在此办公。1958年,大鉴寺被占用,僧人失落他乡。1985年,落实宗教政策,市佛教协会也在此办公。经几年努力,先后重修了大雄宝殿、功德堂、斋堂、招待所、僧人宿舍,重塑了释迦佛、药师佛、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六祖座像等36尊佛像。1994年,大鉴寺举行隆重开光仪式。
因为是在老城,大鉴寺淹没在老楼之中。要不是大门口的那几根石雕柱子和大门,几乎就像是寻常的民居楼。
看大鉴寺后面的那大楼,真的跟民居楼没什么差别。
再往后的建筑,就像是寺庙了。
两棵由印度高僧智药三藏法师引进的菩提树,至今仍枝繁叶茂,成为历史的见证。
这就是大鉴寺大门外的小街小店铺。
从那小街走到大马路,是韶关市委大楼。
韶城唯一的道观太傅庙,原名津头庙,位于太傅街,在老城“百年东街”的尽头,韶关广播电视台的大楼隔壁。
据碑文记载,东晋咸和初年(327年),葛洪乘船至广州,路过韶州,曾在此结庐修炼。信众集资修建该庙。南汉时期,韶州刺史卢光稠辞官后在该庙修道。相传卢公梦受许真君点化得道,斩江内为害之蛟龙。信众捐资扩建,改名忠惠庙,塑卢公像于庙内供奉。后来皇帝加封卢公为太傅,改名“太傅庙”。
太傅庙一度修建殿堂房舍400多间,占地两万多平方米。创建1680多年来,太傅庙屡遭损毁。
2001年,归还道教界管理,重建了三清殿、真武殿、太岁殿、黎母宫、太傅庙等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