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津巴布韦机场博茨瓦纳机场埃塞俄比亚机场多次停站的飞机飞机里上下行李 |
分类: 非洲澳洲旅游 |
像公交车一样多次停站的非洲空中巴士
结束南非、赞比亚、津巴布韦的三国游,从津巴布韦的维多利亚瀑布城回国,不过要先辗转飞到博茨瓦纳、埃塞俄比亚,然后再飞回上海。以前多次坐过飞机,但我还是第一次坐“公交车”般的航班,就是那架飞机在多国的机场降落起飞,乘客就像是在公交车上一样的上上下下,然后到达自己的目的地。与公交车不同的是,空中巴士在地面上停站的时间都要一小时以上。
津巴布韦的维多利亚瀑布城,因为有着世界上三大瀑布之一的大瀑布,是个著名的旅游胜地,因而有个不大的机场,候机厅还挺讲究。我特别喜欢这个铺着斑马皮的小展点,好漂亮的斑马皮。
这个讲究的候机厅,地面亮到像是镜面。
机场里的亮眼石雕。津巴布韦的石雕艺术历史悠久,早在15世纪鼎盛时期的津巴布韦莫诺莫塔帕王国,就已创造出令人瞩目的石雕艺术品。美国《新闻周刊》评论说“津巴布韦石雕,是本世纪在非洲可能出现的、最伟大的新艺术表现形式”,津巴布韦石雕艺术家是“世上最不为人所认识的雕塑家”。
机场商店墙上的绘画和文化衫,这就是非洲的五大猛兽。
热衷于到处拍照留影的游客。
当地特色的各种工艺品,都是用美元标价,太贵。
废物利用,这种用多种树木横截面制作的装饰,美而有趣。
在飞机滑行中看到的航站楼和飞机场上的小飞机。
刚起飞时看到的津巴布韦天地间,上面是蓝天,中间是白云,下面的绿色比黄土地多,黑色是白云的影子。
在登机口排队的乘客并不多,奇怪的是,我进机舱时没看到很多旅客刚进舱的忙乱。我还以为是有些旅客提前登机了。后来反应过来,有些乘客是从远方跟着飞机过来的,我们上的不是始发飞机。
上飞机前,领队讲了好几遍,一个多小时后第一次降落,都不要下飞机,我们还要继续往前飞。
在天上飞了一个多小时,开始降落。一开始搞不清降落何处,天上是乌云密布,外面是瓢泼大雨。幸亏是雷阵雨。
看到手机上刚收到的信息,原来我们到了另一个国家博茨瓦纳,但是搞不清这是哪座城市?会是博茨瓦纳的首都吗?
该下飞机的乘客走了,还要继续航程的留下。清洁工上来,她们主要是清理垃圾,更换座位上的靠纸。
原以为清洁完就可以上新客,很快起飞,结果毫无动静。无聊地到后面溜达,看到后舱门开着,但空姐比划不准出舱门,于是在舱门口张望拍摄。
无聊地往舷窗外张望,希望能看到点什么,还真看到了,开来一辆升降机,从飞机底舱里下行李。这时飞机上的空座多,挑了个最佳拍摄的舷窗,这是我第一次在飞机里隔窗看着下行李,本来有些难捱的等飞,竟碰到上下货,我兴奋到心花怒放,有景看有事干啦。在一站式飞机上,是不可能看到的,起码是不可能居高临下的“全程跟拍”。
这是个专门的升降机,从机舱里出货时,升降机是在高位,然后降低,将转运箱转送到低矮的平板运输车上。升降机上的长条和滚珠,是为了机械传送转运箱。
过了一会儿,是往机舱里上货,是新乘客的行李。上货比下货难多了,他们正使出吃奶的劲,要把那个转运箱,从平板车上挪到升降机上。
没想到后面更有趣,因为转运箱的门是个帘子,里面的行李很轻易地散落出来。开始,他们还想堵住,后来干脆把里面的拿出来,先把转运箱挪到传送车上,再把行李装进去。
一架中型飞机到站,乘客下机。因飞机矮小,转运箱不需要通过升降机,直接就能拿下来。
2辆加油车开过去,没看到是如何加油。
这是清理后的机舱,我们在里面安安静静地等了一个小时。想必每一站的乘客,都是像我们一样起码要等一个小时。
新乘客终于登机,主要是非洲人,还有缠着头巾的印度锡克教人。终于又起飞了。
非洲的大地,极偶尔的灯光,绝大部分是漆黑一团,一点亮光都没有。好处是,没有一点光污染。
从博茨瓦纳到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约飞6小时。这是第二次从亚的斯亚贝巴机场转机。不过第一次是在小厅,这次的候机厅大多了,印象最深的是,候机厅里中国屋檐的“中文服务”,里面的中国人,旁边的中文航班表。
这座国际机场是非洲东部最繁忙的机场,周边国家的大多到此转机。因为是到上海的飞机,很多中国人,排队登机时,我随口问身后的中年男子,“你是到哪个国家旅游的?”他回道,“我是在赞比亚工作”。
因为刚在赞比亚旅游过,于是我问,“赞比亚人对中国人怎么样?”
“你应该问中国人对赞比亚人怎么样,不是打就是骂的”。见我惊讶。他补充说,“其实他们不笨,跟我们没什么区别,但是要督促。那些工头,在国内就是凶巴巴的。”看来那人是建筑公司的。
他又说,中国人在那里,主要是经商,工程全被中国人包了。
后面几个都是中年人,我客气道,“你们几个一起回国啊。”谁知其他四人竟然分别来自另外四个国家,他们自己说完也笑了。
女的有些伤感地说,她在安哥拉十几年,青春都留在那里了。以前那里有20多万华人,现在就十几万了,情况不好,不安全,2年选一次总统,新总统一上台,就把老总统和儿子抓起来……
排队就十来分钟,随便扯几句,真是长见识,难怪说,在非洲的中国人多啊!
还是埃塞俄比亚的飞机,大多是中国人,都是3人座。我还是和两个黑人一起坐。可惜这次只有一人顶着毯子睡,不一会头还向前垂下。乘着还没熄灯,赶紧抢拍。用薄毯盖住头,肺活量真是大啊,黑人的身体是真好,12个小时,他们一次厕所都没上。
下面是我十多天前,从上海到埃塞俄比亚时的同座,没想到非洲的黑人喜欢这样睡觉。
从埃塞俄比亚到上海要飞12个小时。
以前一直觉得奇怪,明明已经看到上海,怎么还要开好一会,原来飞机是这样在上海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