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骨教堂令人叹为观止,世界遗产,捷克库特纳霍拉(1)

标签:
人骨艺术人骨教堂世界遗产教堂 |
分类: 欧洲 |
捷克库特纳霍拉(1)人骨教堂令人叹为观止,世界遗产
建于14世纪的赛得来兹教堂(Kostnice Sedlec Ossuary),俗称人骨墓地教堂、人骨教堂,位于库特纳霍拉古城,距离布拉格70多公里。
人骨教堂,其外表是一座很普通的哥特式教堂,这就是由远而近的人骨教堂,一座其貌不扬、也许会让人擦肩而过的普通教堂,而且院门也不大。
如果细心点,能看出此教堂与众多教堂的不同之处,墙垛上和塔尖上,都是与众不同的骷髅头。
人骨教堂始建于12世纪,最初是一座贵族设立的修道院。13世纪,Sedlec地区的修道院院长亨利Henry,奉波希米亚国王奥克塔文二世派遣,前往圣地耶路撒冷,将带回来的一掬耶稣受难地的泥土,撒在修道院旁的墓地上。认为埋骨于圣土就可上天堂的信念,波希米亚地区、甚至中欧的富豪纷纷将此地视为身后的福地。
由于1369年的黑死病(鼠疫)、15世纪的胡斯战争,大批的非正常死亡,一再扩大的墓园,仍不够容纳死者。为安葬新近过世的人,只有将有些骸骨挖出,然后堆积到教堂里。
1784年,施瓦岑贝格皇家贵族收购了教堂及墓地。1870年,施瓦岑贝格家族突发奇想地聘请捷克的木刻师灵特(F·Rint),重新装饰教堂。很有创意的灵特,完全用教堂里堆积的人骨,进行了绝妙的艺术创造,把一个只是堆放大量骸骨的教堂,变成了令人钦佩赞赏却无恐惧感的“人骨艺术馆”。
完工后,设计师在墙上,也用先人的骨头,为自己留下了永恒的签名 “1870 F· Rint出品”。
欧洲神学认为死亡是件神圣的事,过世后能将尸身献给上帝,是无上的荣光。西方人对“人骨装饰品”从来无所谓,但他们对人骨教堂也趋之若鹜。可以这么说,凡是第一次到库特纳霍拉的游客,都是冲着人骨教堂。这座内部完全用人骨装饰的“人骨博物馆”,一个大型的另类的“人骨艺术馆”,因为是太“艺术”了。那种别出心裁,那种壮观,诡异中带着慑人心髓的华丽,除了令人震撼,还让人怀着一种赞美般的敬畏,驻足细赏。
我就是奔着“人骨教堂”去的,只有兴奋毫无阴森之感,更别说什么毛骨悚然。可惜太小,不过瘾,几分钟就走完,只有来回走了好几次。门票是90克朗/人(26元)。
可惜没拍好,很多画面都拍虚了,大概是昏暗的灯光里处处透着诡异,即便现在选用的,清晰度都不行,大大影响了震撼力。当时顾虑别人不愿近看大尺寸的骷髅头,也没近拍,都是拍的“远景”。
网上有人写,导游说里面不让拍照。碰到这号导游,只能说是运气不好。就在一进门的地方,小卖部的旁边,指示牌上标的清清楚楚,可以拍照,但不准打闪光灯。顺便提一句,很多景点都是标明“不准闪光”,很多人粗心地误以为是不准拍照。
教堂里的天花板、墙上、地面,完全是用人骨细致地串成的装饰品。据统计,共用了4万具遗骨,经过消毒和筛选,骨头的大小要相同,装饰成了拱门、门楣、吊饰、祭坛、烛台、圣杯、十字架……
在教堂的入口,两边的墙上有对图案,在环绕的大腿骨中间,是用小腿骨以拉丁文和希腊字符组合成的“JHS”,代表着人类的救世主基督耶稣。
进入教堂要下十几级台阶,一进入口平台就看见正面的人骨十字架,十字架的楼上是间房间,2个人正站在那个上下左右和眼前都是骨骸的窗口。
教堂就这么个大厅,正中央,是四座骨骸堆叠起来的巴洛克式的枝状烛台。上面就是一盏超级豪华的“人骨吊灯”,令人叹为观止。它是用人体各部分的骨骼制作而成,腿骨为主架,下颚骨串成挂帘,主架又分成8个腿骨灯架,撑着一块块排成圆形的盆骨,上面各自托着一个充当烛台的头颅,诡异中带着着慑人心髓的华丽,仿佛依附着死者的魂灵。
在教堂四角的副堂,都是用大量骨头和头颅堆砌的巨大方尖塔,有玻璃窗隔着,这都是不太艺术骨骸却最多的地方。
离人骨教堂很近的圣母玛利亚升天大教堂,建于1290-1320年, 1421年被胡斯运动的起义军烧毁。18世纪修复成巴洛克、哥特式混合风格的建筑,教堂的至宝是14世纪保存至今的圣体光座。1995年列为世界遗产。有的网友写的是乌尔苏拉修女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