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茨坦是柏林的后花园柏林8日游(16)

标签:
火车站市政厅教堂凯旋门古建筑 |
分类: 欧洲 |
柏林8日游(16)波茨坦是柏林的后花园
波茨坦是勃兰登堡州的首府,德国著名的文化旅游休闲城市。因距离柏林仅27公里,在柏林坐S7轻轨30多分钟就能到波茨坦,被人誉为柏林的后花园。这个只有13万人的小城,每年吸引两百多万游客,199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在柏林的地铁站用7.7欧元购买一日通票,不仅能往返波茨坦,那一天还能在柏林和波茨坦随便乘坐公交、地铁、轻轨。我和同伴平时都是单溜,各玩各的。要是到远处另一小城玩一天,就结伴而行。我们先坐地铁,早上6点多转到S7轻轨,7点多到了波茨坦。
公元993年,波茨坦是斯拉夫人村落。12世纪以后被不断东扩的勃兰登堡家族征服,14世纪建市,17世纪城市大发展。自腓特烈大帝(1740-1786年)上台,波茨坦成为皇室夏宫,波茨坦作为柏林的副中心开始腾飞。为了让波茨坦与柏林相连,1838修通了德意志的第一条铁路。
二战中,轰炸机与炮火几乎将历史悠久的市中心变成瓦砾,但郊区的无忧宫、桔园宫、新宫、塞西利安宫等保存完好。
但是真正让波茨坦闻名于世的,是二战末期在此召开的波茨坦会议。1945年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7月17日至8月2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在波茨坦的塞西利安宫举行“波茨坦会议”,也称“柏林会议”,签订了有关处理德国的《波茨坦协定》,敲定了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
中美英三国还发表了促令日本投降的《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或《波茨坦宣言》。公告由美国起草,英国同意,中国没参加会议,但发表前征得蒋介石的同意。苏联8月8日加入该公告。公告的主要内容是:打到日本投降;占领日本领土;解除日军武装;惩办战争罪犯……
但日本拒绝投降。8月6日、9日,美国分别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9日,苏联对日作战。日本通过中立国瑞士发出乞降照会。8月14日,裕仁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颁布投降诏书,向盟军投降。
可惜我们没去波茨坦会址,一是时间有限,最主要被有的文章误导:有时闭馆,房子也不好看,没多大意思。结果回来看到会址照片,即便只能在外面看看房子,其实也很好看,毕竟是宫殿。
波茨坦火车站就在市中心,有很多路汽车。出站往右走半站路,就能看到这个专门观光的汽车站牌,让文盲一目了然。
在那个车站,好像就能看到圣尼古拉教堂。下面的景区,离火车站一站路,我们是走过去的,因为走路比我们要查找乘坐的公交站台更省事。
高77米的圣尼古拉教堂是波茨坦老城的地标,建成于1850年。与无忧宫花园内的和平教堂一样,都是在腓特烈·威廉四世时代大建筑师申克尔的手笔。
教堂的旁边是新、老市政厅。右边的老市政厅,屋顶上是闪闪发光的金色塑像,现在是波茨坦的历史博物馆,介绍波茨坦一千年来的演变。
波茨坦市中心的景点很集中,放眼过去,经常有好几个想看的古建筑,只能随意选一条路往前走。
巴洛克式建筑的凯旋门是为纪念腓特烈大帝1770年七年战争的胜利而建。凯旋门周边的街道、建筑。
荷兰街区Holländerviertel共有134间红砖房屋,采用荷兰式山形墙和半木结构,建于
1735 年至 1742
年间,是为了吸引紧缺的荷兰工匠,专门为他们建的。荷兰人被誉为湿地建设专家,是当时湿地众多的波茨坦的急需,荷兰人还去了细木工、金匠和泥瓦匠等。
后来这些红砖房屋曾被遗弃,甚至濒临拆毁边缘,而如今,这里已变成各色庭院式餐馆、咖啡馆和酒吧、艺廊等。
这座华丽的巴洛克式建筑是电影博物馆,原为东德电影博物馆,现在介绍整个德国的电影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