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窝蜂的南京人
(2013-06-06 12:41:34)
标签:
旅游、国外、趣闻 |
分类: 亚洲 |
一窝蜂的南京人
中国人喜欢跟风,南京人尤甚,生怕被拉下,一次随团去物资匮乏的朝鲜,算是开了回眼。搞笑的是,一窝蜂的头尾都发生在国内。
我们从丹东出关,但何时入朝由朝鲜说了算,于是我们七十多南京游客就在丹东的边检大厅里候着。大厅里有家免税商店,香烟是主打商品,其中还有“金南京”。
一开始乱转瞎看打发时间,不知谁带的头,转眼间,近百条“金南京”售罄,连展柜上的样品也卖了。就此,一窝蜂的购买方式便拉开了序幕。
虽说丹东海关因人流量小没搞限售,因要随身携带出入朝鲜,一般人只敢买三五条,后听说丹东旅行社能代保管,少买的和没敢下手的都后悔不迭。因为在南京200元一条的“金南京”,那里只要127,接近半价呀!比出厂价都低,说是为打开外地市场。结果,最终还只是南京人认南京货。按理,买不到“金南京”就买其它烟,那些外地烟肯定也近半价,却无人问津。说是因口味问题,其实就因缺只领头羊,没能形成新一轮的一窝蜂。
一路颠簸,晚八点,我们住进平壤最顶级的羊角岛国际饭店。吃过晚饭,大家就兴趣盎然地逛饭店内设的店铺。店里都是些五颜六色的朝鲜服饰、手工艺品,其中香烟算是品种繁多。朝鲜导游在边上介绍,最贵的“妙香山”每条160元人民币,中国游客买“剑湖”的最多,一条60,朝币840元。
有人问,外面卖多少一条?朝导笑道,外面那有这种好烟卖,再说,这种好烟也只有你们外国人能买得起。
中高档的才60,有人下手了,立即有人跟进,你买我买大家买,于是争先恐后很快形成一窝蜂,不过不是那种挤成一团的一窝蜂,而是注意国际形象,很绅士地一个接一个,秩序井然地都认准 “剑湖”。不一会, “剑湖”卖光了,店家讲,明早就进货。
后来发现其它店铺也有“剑湖”。再后来听说,有人只花50元、甚至40元便能买到 “剑湖”。
其实,我们要在那里住四天三夜呢,着什么急啊。不行,见人上就想上,不然的话自己也不知从何下手。
与其他国内外旅行社引诱哄骗游客购物截然相反,朝导一开始就严正声明,不带我们、也不准我们私下进入朝鲜人的商店,我们只能在饭店里买东西。于是南京人很遗憾地没能在朝鲜人的商店里上演一窝蜂,也许去了也没机会上演,因为根本就没东西让人去一窝蜂。
按日程安排,我们去了就开在一个旧楼里的友谊商店,外无标志,里没装饰,就像是在空房间里摆些货,六七十平方,品种比饭店里还少。但朝导特意介绍,那里卖“朝鲜大酱”。又是一窝蜂,不一会,15元1包的大酱卖光了,(约方便碗面大)很多人没买到。
售货员惊讶地看着疯买大酱的中国人。要知道按黑市价,15元人民币能抵一般朝鲜人的月收入。那人也许工作不久,不像饭店里的售货员见多识广。
虽说在境内外,被导游带到指定商店会挨宰,其实我们在朝鲜吃得亏更大。按饭店标价推算,1元人民币只值14朝币,其实黑市上能换100至300朝币,就算是换100,那也差7倍。就是说,标价840朝币的“剑湖”,只需9元人民币就能拿下。
第四天就要走了,大家在到餐厅前又拐进店铺,见有人在买5元一副的不锈钢筷子,立马也买。吃饭时掐指一算,数量不够,饭后又去加买,于是又引起几位跟进再跟进,掀起一个买筷子的小高潮。
筷子应是真不锈钢的,掂掂挺沉的,但人家朝鲜人以吃冷食为主,而我们喜吃热的,越真导热越快易烫嘴,而且那筷子又重又滑不溜秋。果然,有人回家只吃了一次就弃之不用。
从丹东坐火车回南京途经沈阳站,站台上张贴着大幅的“沟帮子熏鸡”广告。开始是三两人下车买18元1只的熏鸡当午餐菜,开吃后有说好有说一般的。见车老不开,一问才知还要停十几分钟,于是有人又下车去买鸡,也不知是怎么回事,不经意间,一窝蜂的场面又悄然形成了。整个站台上冷冷清清,就我们这节车厢,上上下下,川流不息,其间还有一男的几次快跑着往这边送鸡。
后来有好事者一统计,我们这节66人的硬卧车厢,买了四十多只。可我看那女老板嘴没笑歪反绷着脸,估计是累呆了,十来分钟卖了那么多鸡。要不是开车,估计能突破50 大关。因为到了沟帮子站,还有人意犹未尽地下车去买“沟帮子熏鸡”,只是没再形成一窝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