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容易被忽视的血栓性浅静脉炎

(2015-01-22 20:36:57)
标签:

健康

静脉曲张

静脉炎

静脉血栓

分类: 医学科普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血管外科的一种常见疾病,随着医学研究越来越深入,这种疾病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血栓性浅静脉炎会有什么表现?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症状非常明显:表现为浅静脉分布区的红斑和触痛,以及可触及的条索样血栓,伴有明显的疼痛和皮温高,可能会有肿胀。症状常会反复出现。

一般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明确病情并且判断浅静脉血栓的范围。 

二、为什么会发生浅静脉血栓?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易感因素很多,通常可以归纳为Virchow三联症:即静脉内膜损伤、血液液滞缓慢和高凝状态。

通常由几个因素共同作用引发静脉血栓。 

(一) 静脉内膜损伤 

浅静脉内置管、刺激性药物、感染、外伤等都可能造成的浅静脉内膜损伤,从而引发血栓性浅静脉炎; 

(二)血流缓慢 

下肢静脉曲张,制动(如骨科手术后的卧床)等情况下血液淤滞,容易发生静脉血栓。 

(三) 可造成血液高凝状态的情况,包括:
 
1、大手术后或者较大的创伤后 
2、先天性凝血物质异常,如抗凝血酶III、蛋白c和蛋白s异常 
3、妊娠和口服避孕药 
4、激素治疗 
5、恶性肿瘤 
6、自身免疫病患者 

三、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不同类型和治疗方法 

(一)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 

静脉曲张是发生血栓性浅静脉炎最常见的因素,常发生在下肢曲张的浅静脉腔内。 其表现为静脉曲张部位出现有触痛的硬结,其周围常有红斑。血栓可以沿大隐静脉向上或向下蔓延,或者发生在非主干的曲张静脉分叉部位。除部分继发于损伤外,相当一部分常没有任何诱因。 

治疗

1、浅静脉炎为无菌性炎症,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如果合并皮肤溃疡或感染,可使用一些抗感染药物。

2、较广泛的血栓性静脉炎如出现严重程度的疼痛、发红和广泛蔓延,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理疗热敷,局部使用喜辽妥。下床活动时,应穿医用弹力袜。 

3、 静脉曲张引起的浅静脉血栓往往会反复发作,并可能有蔓延到深静脉引起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因此手术治疗静脉曲张,同时施行浅静脉血栓取出术是最好的方法。 

(二)创伤后血栓性浅静脉炎 

创伤后血栓性浅静脉炎通常发生住院或者门诊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往往与静脉内置管和刺激性注射剂有关,尤其是长期留置的导管。 开始时通常表现为穿刺部位或者输注区域的疼痛、触痛和红斑。 

治疗停止输液、移除置管,并加以局部热敷。症状通常持续数天或数周,有时需要数月才能完全缓解。 

(图片来自ADAM)

(三) 细菌性和化脓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通常与静脉内置管有关,如果发生菌血症,甚至有致命的风险。 通常表现为静脉穿刺部位的脓肿、严重的疼痛,伴有发热和白细胞升高。 

治疗:拔除导管,进行细菌培养,静脉应用合适的抗生素。极少情况下需要切开清除感染。 


(四)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表现为不同位置反复发作的浅静脉血栓反复发生在不同的部位,最常见在下肢。 

这种病可能与恶性肿瘤有关,或可与一些血管炎伴发,如白塞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多发性结节性动脉炎等。 

治疗:对症治疗,同时寻找病因。应注意抗凝血酶III、蛋白质s或蛋白质c的异常。 


(五)胸壁血栓性浅静脉炎 

(图片来自网络)

胸壁血栓性浅静脉炎又称Mondor病,系指前胸壁、乳房、肋缘和上腹部的浅静脉有血栓形成,并继发炎症改变。 其特征为局部体栓时发生触痛、条索样结构,拉紧皮肤或抬高上肢时更为明显。目前病因尚未明了,除上肢骤然用力而静脉受牵拉遭受损伤,构成本病发病因素外,也可能与高凝状态或乳腺癌有关。 

治疗:保守治疗为主,包括热敷和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同时寻找病因。




朱筱吟,女,主治医师,
张强医生集团血管外科青年首席专家,外科学硕士。师从著名血管外科专家张强医生,在血管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治上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至今已成功完成1000多例下肢静脉曲张当日手术。专注于下肢静脉曲张、体表毛细血管扩张症和蛛网静脉扩张症的诊治,擅长Venefit静脉腔内靶向治疗,SEPS手术等。新浪微博:@血管外科朱筱吟

门诊信息(全部采用预约制)
时间:周一,周四
地点:上海禾新医院(徐汇区钦江路102号)国际特需部
电话:400-010-339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