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树寒梅带雪红
(2022-12-28 10:10:10)
标签:
文化 |
中国历代诗词名句赏读—362
几树寒梅带雪红
——苏曼殊《住西湖白云禅院作此》
“几树寒梅带雪红”是苏曼殊的诗《住西湖白云禅院作此》中的句子,全诗是:
白云深处拥雷峰,几树寒梅带雪红。
斋罢垂垂浑入定,庵前潭影落疏钟。
苏曼殊,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父亲苏杰生是广东茶商,早年在日本横滨经商时纳日本女子河合仙子为妾,与河合仙子的妹妹河合若子私通,于1884年生下苏曼殊。12岁那年,苏曼殊大病一场,家人以为他要死掉了,把他扔在柴房里,后来他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这一经历让他小小年纪就看破红尘,剃度出家,不久因触犯寺规而被逐出山门。苏曼殊曾就读于日本私立第一学府早稻田大学。1902年,在日本东京加入留日学生组织的革命团体青年会,1903年加入拒俄义勇队。同年归国,任教于苏州吴中公学。1903年,在广东惠州再次削发为僧,法名博经,随后到上海,结交革命志士,在《民国日报》上撰写小品。1906年夏,到安徽公学执教,与在日本结识的旧友陈独秀相遇。1907年,在日本与幸德秋水等组织亚洲和亲会,公开提出“反抗帝国主义”的主旨。同年和鲁迅等人筹办文学杂志《新生》。辛亥革命后,参加上海《太平洋报》工作。1913年,发表《反袁宣言》,历数袁世凯窃国的罪恶。1918年5月2日,苏曼殊在上海病逝,年仅35岁。
苏曼殊有着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性格,他与中国近代的许多重要人物都有交往,经历了中国近代的许多重大事件。他思想激进,情绪起伏不定,时僧时俗,时而壮怀激烈,时而放浪不羁。苏曼殊多才多艺,通晓汉语、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能诗擅画。他的诗风“清艳明秀”,别具一格,在当时影响很大;他的画作格调不凡,意境深邃,柳亚子赞为“千秋绝笔”。
1905年,苏曼殊驻锡西湖雷峰塔下的白云禅院,写了这首诗。
首句“白云深处拥雷峰”,写白云深处的雷峰塔。“拥”字用拟人的手法写白云堆叠在雷峰塔旁,好像簇拥着雷峰塔,将白云写得多情且富有动感。
次句“几树寒梅带雪红”,写雪中的梅花。“几树”是远看梅树所得的整体印象。若用“数枝”则不妥,“数枝”是近看梅树所得的局部印象。“带雪红”三字最妙,写梅花上落了雪,白雪虽然盖住了梅花的一部分,但白雪的衬托使梅花的红色显得更加鲜艳。“带雪红”如同工笔画中的点染手法,层次丰富,有灵动之意。
第三句“斋罢垂垂浑入定”,写自己吃过斋饭后入定修行。斋,是佛教教徒吃的素食,这里作动词,吃斋饭。“垂垂”是渐渐的意思。“浑”本意是全、都,这里用来形容入定的程度。入定,僧人修行的一种方法,端坐闭眼,心神专注。
第四句“庵前潭影落疏钟”,写禅院外的潭水和远处传来的钟声。西湖白云禅院在西湖旁边,西湖有“三潭印月”,西湖南岸南屏山净慈寺傍晚有钟声,即著名的“南屏晚钟”。“潭影”是富有禅意的景物,“疏钟”是富有禅意的声音。唐代诗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诗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和“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王维《过香积寺》中也有诗句“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和“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诗人先写“入定”,后写“潭影”和“疏钟”,看似有些矛盾,其实“潭影落疏钟”正是诗人“入定”的表现。其中“落”字写钟声与潭影的融合,亦真亦幻,亦虚亦实,正是“入定”才有的微妙感受。
《住西湖白云禅院作此》写僧人的修行,充满了禅意,有唐宋诗僧的风格。“几树梅花带雪红”写景如画,1951年,已经藏有齐白石多幅作品的老舍抱着“难一难”白石老人的想法,刻意摘了苏曼殊的四句诗,请白石老人作画,这四句诗是:手摘红樱拜美人、红莲礼白莲、芭蕉叶卷抱秋花、几树梅花带雪红。齐白石将诗句转化为画面,构成了春夏秋冬四季胜景图。老舍从苏曼殊的诗中挑出四句请齐白石作画,可见老舍是喜爱苏曼殊的诗作的;齐白石能够根据诗句画出画来,可见苏曼殊的诗句是诗中有画的。老舍命题和齐白石作画已成为艺术界的美谈,“几树梅花带雪红”是见证了这一美谈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