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诗词名句赏读—346
斗室苍茫吾独立,万家酣睡几人醒?
——黄遵宪《夜起》
“斗室苍茫吾独立,万家酣睡几人醒”是黄遵宪的诗《夜起》中的句子,全诗是:
千声檐铁百淋铃,雨横风狂暂一停。
正望鸡鸣天下白,又惊鹅击海东青。
沉阴曀曀何多日,残月晖晖尚几星。
斗室苍茫吾独立,万家酣睡几人醒?
黄遵宪,字公度,清代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1876年中举人,历任驻日本参赞、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国参赞、驻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任湖南按察使,协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1877年至1881年,黄遵宪在日本任职四年,与许多日本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情,积极倡导中日睦邻友好,曾被日本历史学界称为中国“最有风度、最有教养的外交家”。1882年(光绪八年),黄遵宪调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到任后积极营救被拘捕的华工,并动用国际法,争取到总领事给华工签发执照的权力,使华工来往中美之间,有法可依。1891年(光绪十七年)秋,黄遵宪到新加坡任总领事,从事改善侨胞待遇、保护侨胞财产的工作,发展华侨教育,取得一定成效。经过黄遵宪的力争,清政府颁布了一些保护华侨的规定。黄遵宪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诗界革命的最早倡导者,喜欢将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他突破古诗的传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派诗”,成为“诗界革命”的巨匠和旗帜。
《夜起》一诗作于黄遵宪晚年归家闲居期间。1898年,黄遵宪因参与戊戌变法而被解职,回到家乡广东梅州。从诗题“夜起”中可以看出,这首诗是诗人深夜难眠、起身在屋里独立沉思而写下的。
首联“千声檐铁百淋铃,雨横风狂暂一停”,写屋檐上的风铃在风雨中响个不停。用风雨交加、铃声大作的现象来象征清朝风雨飘摇的局面,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
颔联“正望鸡鸣天下白,又惊鹅击海东青”,前一句写诗人盼望鸡鸣天亮,表达了对时局好转的渴望;后一句运用双关和借代的手法,表达了对俄国侵占我国领土的震惊与愤慨之情。“鹅”与“俄”同音,代指沙俄。“海东青”是一种猎鹰,原产于我国黑龙江、吉林等地,这里代指我国东北地区。
颈联“沉阴曀曀何多日,残月晖晖尚几星”,感慨阴沉沉的天气太多,天空中只有残月的微光和稀疏的几颗星星。这两句也是借写景来象征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国家前途暗淡,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尾联“斗室苍茫吾独立,万家酣睡几人醒”,“我”独自站在屋子里,想到此时人们都在酣睡,只有“我”一个人醒着。这一联也是一语双关,实写此时自己醒来夜起独自站在屋子里,别人都在酣睡之中;虚写自己觉醒了,而许多国民却仍处于愚昧和麻木之中。
“斗室苍茫吾独立,万家酣睡几人醒?”刻画了一个觉醒者的形象,饱含着爱国图新的忧愤之情,是表达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名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