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诗词名句赏读—345
可怜天下父母心
——叶赫那拉•杏贞《贺母七十寿》
“可怜天下父母心”是叶赫那拉•杏贞的诗《贺母七十寿》中的句子,全诗是: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
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叶赫那拉•杏贞,就是人们熟知的慈禧太后。她是咸丰帝的嫔妃,同治帝的生母。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咸丰二年(1852),17岁的杏贞被选入宫,赐号兰贵人。咸丰六年(1856),生下咸丰帝唯一的皇子载淳,晋封为懿妃。次年正月(1857),晋封为懿贵妃。咸丰帝体弱多病,当时大清北有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南有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内忧外患,这一切让身体虚弱的咸丰帝心力交瘁。懿贵妃工于书法,于是咸丰帝时常口授或让其代为批阅奏章,并且允许懿贵妃在批阅奏章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叶赫那拉氏得以介入朝政。咸丰帝死后,皇子载淳即位,叶赫那拉氏与皇后钮祜禄氏并尊为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垂帘听政。1875年,同治帝去世,慈禧择咸丰帝的侄子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再度垂帘听政。1908年,光绪帝去世,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为新皇帝。
慈禧一生经历四帝,是中国帝制时代中,长期当政的为数极少的女性,她政治手腕干练,擅长平衡亲贵朝臣之间的权力,清朝因为她而续命数十年。慈禧当权时期,大清面临来自国内及国外的种种威胁,她从捍卫清帝国权威及其本身权力的立场出发,所采取的措施,大多是合理的。慈禧虽然在戊戌变法中发动政变,扼杀了维新变法,但她意识到时局已不容她坚持帝制传统,容许清廷推行多种新政措施。如官制改定、准备立宪、废除科举制度、禁止妇女缠足、兴办女学、新学、用庚子退款发展教育事业等。
慈禧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一个特殊人物,她的所作所为固然受其个人因素的影响,但更多受制于当时的政治环境。长期以来,慈禧是一个祸国殃民的形象,一方面是因为她当政时期,大清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另一方面是因为她作为一个女人干预朝政不符合中国的文化传统。
其实慈禧不过是一个女人,一个母亲,她有女人和母亲一样的思想和感情。慈禧在母亲过七十大寿的时候,无法亲自前往,于是写了一首诗给母亲贺寿。当然,慈禧送去的不仅仅是一首诗,还有丰厚的贺礼。
首句“世间爹妈情最真”,这是一个女人做了母亲后才有的深切体会:世上父母对儿女的感情是最真的。
次句“泪血溶入儿女身”,这是“情最真”的原因,也是“情最真”的具体表现。
第三、四句“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用尽自己的心力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父母对儿女的一片心意实在是令人感动。
“可怜天下父母心”一句中的“可怜”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可爱、可敬”,即父母对儿女的良苦用心让人感到可爱,令人感到可敬;二是“同情”,即父母为儿女操碎了心的表现让人同情。“可怜天下父母心”应该是早已在民间流传的俗语,慈禧将其写入诗中,表达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激之情,倒也是妙手偶得的天成之句。“可怜天下父母心”虽然没有因为慈禧写入诗中而成为“圣谕”,却也没有因为慈禧写入诗中而被人厌弃,因为它写出了一种自古以来的人伦现象,写出了天下父母的共同情感,也写出了天下儿女的共同感受,是流传极广的名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