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诗词名句赏读—343
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一二五)》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句子,全诗是:
九州风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中的第125首,原诗下有注:“过镇江,见赛玉皇及风神雷神者,祷词万数。道士乞撰青词。”据此可以推断出这首诗的写作背景:龚自珍路过镇江时,在一座庙里看到玉皇大帝和风神、雷神的塑像,旁边有很多祈祷的条幅,道士请求龚自珍撰写青词。青词又称绿章,是道教举行斋醮时献给上天的奏章祝文,一般为骈体文,要求形式工整和文字华丽。用红色颜料写在青藤纸上,所以又称青词。龚自珍应道士的要求撰写青词,随后又写下了这首诗。
首句“九州风气恃风雷”,“九州”指中国,“风气”指社会上流行的爱好和习惯。“恃”意思是依赖。“风雷”指刮风、打雷,是影响力很大的自然现象。作者由眼前的风神、雷神塑像写起,用双关的手法,写国家需要刮大风、打响雷一样的措施来扫除旧的风气,开创新的局面。
次句“万马齐喑究可哀”,写当时社会沉闷的现象令人感到悲哀。“万马齐喑”用了一个典故。苏轼《三马图赞引》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时西域贡马,首高八尺,龙颅而凤骨,虎背而豹章,出东华门,入天驷监,振鬣长鸣,万马齐喑。”“万马齐喑”本来是形容一匹骏马过于卓越而导致其他马不敢发出声音,这里比喻人们受到压制而不敢讲话、到处是令人窒息的沉闷气氛。“究”字表示最终结果,起强调作用。诗人用一个“哀”字,表达了对统治者压制人才甚至摧残人才的痛惜之情。
第三、四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运用双关的手法,“天公”实指庙里的玉皇,暗指朝廷里的皇帝。表达了诗人渴望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提出了改变现实的具体方案是“不拘一格降人才”。
从汉朝开始,朝廷就建立了选拔人才的制度,但朝廷选拔人才往往有一些规定和程序,这些规定和程序往往演化成一些固定的程式,致使真正有才能的人受到压制,甚至摧残。东汉末年,曹操提出了“唯才是举”的选拔标准,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魏晋时期的政治混乱和门阀制度,不但阻碍于了人才的选拔,还扼杀了大量人才。到了隋朝,开始科举取士,人才选拔总算走上了正轨,但这种制度到了清朝后期,散发着腐朽的气息,已经不能为国家选拔优秀的人才了。针对这种情况,龚自珍发出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声,虽然没有提出选拔人才的具体方案,但“不拘一格”却为选拔人才指明了方向,成为选拔人才的指导思想,“不拘一格降人才”也因此而成为名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