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诗词名句赏读—34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中的句子,全诗是: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是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经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他的诗文批判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写于己亥年(1839)的组诗,共315首。这一年,龚自珍48岁,辞官离开京城返回杭州,后来因为迎接家属,又往返一次。在京城和杭州来往的路上,龚自珍陆续写下了一些诗,统称“己亥杂诗”。这些诗是作者随感而发的作品,题材十分广泛,内容不连贯,也没有统一的主题。
《己亥杂诗(其五)》是龚自珍刚离开京城时写的,写自己离开京城时的感受,表明自己的志向。
首句“浩荡离愁白日斜”,用“浩荡”一词来形容离开京城时的愁绪,既写出了离愁之多,又将无形的离愁写得具体可感。“白日斜”交代离开京城的时间是傍晚的时候。傍晚时分,夕阳西下,这是人最容易伤感的时刻。这一景物衬托了诗人离别的愁苦,与“浩荡离愁”在格调上是一致的。
次句“吟鞭东指即天涯”,交代离开京城的去向是向东到遥远的地方。“吟鞭”是诗人的鞭子。“吟鞭东指”是作者自己挥鞭东指,即动身上路。
第三、四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比喻的手法表明自己的志向。“落红”就是落花。“红”是花最常见的一种颜色,用来代指花,是借代手法的运用。用“落红”指落花在诗词中是比较常见的,如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摸鱼儿》中有“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元曲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中有“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都是用“红”来代指花。
对于落花,传统的看法是“无情”,但龚自珍一反传统的观点,说“落红不是无情物”,接着解释了“落红不是无情物”的原因,是“化作春泥更护花”。花落到地面,融入泥土,成为肥料,滋养草木,使来年的花开得更好。这是一种自然现象,这种现象表现出一种伟大的牺牲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诗人借这种自然现象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辞官离京,不是不关心国家,而是用更悲壮的方式为国家出力,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国家。这种心系家国、以身许国的精神,使“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具有了高远的境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以其高远的境界而成为传世名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