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022-12-07 10:10:10)
标签:

文化

中国历代诗词名句赏读—341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的诗《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中的句子,全诗是: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林则徐是清朝的政治家,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官至一品,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主张严禁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被誉为民族英雄。道光二十一年(1842),林则徐遭到投降派的诬陷,被革职,“发往新疆伊犁,效力赎罪。”林则徐在动身去伊犁时,口头作了两首诗给家人,这是其中的第二首。

 首联“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意思是说自己能力低下却承担了重任,早已疲惫不堪了,再这样用尽心力做事,一定会支持不住的。这是自谦之词。

 颔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如果对国家有利,我把生命都交给国家,怎么会因为有祸而躲避、有福就跑上前去争抢呢?“生死以”是一个典故,出自《左传》,郑国大夫子产因改革而受到别人毁谤,面对别人的毁谤,子产说:“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意思是说如果对国家有利,我把生命交给国家。

 颈联“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这两句的意思是让我做一个戍守边关的小兵,对于我这个笨人来说是正合适的。“谪”意思是降职或远调,这里指将林则徐发往新疆伊犁。封建时代,皇权至上,大臣即使受到惩罚,也要叩谢皇恩。“谪居正是君恩厚”就是林则徐对自己被发往伊犁这件事的态度。“拙”指自己,意为自己是一个笨拙的人。有人认为“养拙”意为“养拙之道”,有涵养自己心性的意思,结合前面的内容来看,这样理解不符合诗意。从封建时代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林则徐当时的处境来看,这两句是林则徐的真实想法,其中有愤激,但愤激的成分不多。

 尾联“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用了一个典故。宋真宗的时候,寻访天下隐士,隐士杨朴奉召廷对,宋真宗问杨朴会不会作诗,杨朴故意说不会。宋真宗又问临行时有没有人送诗给他。杨朴说临行时妻子送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宋真宗听后大笑,知道杨朴不愿做官,就放他回去了。苏轼曾经跟妻子讲过这个故事,后来苏轼因遭诬陷被捕入狱,临行时妻子哭哭啼啼的,苏轼说:“你就不能像杨朴的妻子那样做一首‘断送老头皮’的诗送给我吗?”妻子一听,破涕为笑。林则徐这里用的应该是苏轼的典故,劝老妻不要为自己被发往伊犁而伤心。

 这首诗是林则徐在动身前往伊犁时口头作的,表明了自己对处境的坦然态度,表现了一心为国的奉献精神。自己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却毫无怨言,即将到荒凉遥远的地方,却反过来安慰家人。不言情而情在其中,不求境而境自高远。作者伟大的奉献精神、豁达的人生态度,连同虎门销烟的丰功伟绩,使诗句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表现出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林则徐忠心为国的真诚表白,也是林则徐人生的真实写照,成为流传极广的名句,一些仁人志士甚至把这两句话当成自己的座右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