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诗词名句赏读—338
不逢大匠材难用
——袁枚《大树》
“不逢大匠材难用”是袁枚的诗《大树》中的句子,全诗是:
繁枝高拂九霄霜,荫屋常生夏日凉。
叶落每横千亩田,花开曾作六朝香。
不逢大匠材难用,肯住深山寿更长。
奇树有人问名字,为言南国老甘棠。
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的对象是一棵高大的甘棠。甘棠,即杜梨,果实扁圆而小,味酸甜,故名甘棠。树形高大,可达10米。
首联“繁枝高拂九霄霜,荫屋常生夏日凉”,树枝繁多,伸向高处,轻拂天空,高大的树阴遮挡着房屋,即使在炎热的夏天,屋子里也很凉爽。前一句用夸张的手法,写树高,想象繁多的树枝伸向天空的情景,后一句写树阴下凉爽,从侧面表现树的高大。
颔联“叶落每横千亩田,花开曾作六朝香”,落下的树叶散落的面积很大,开放的花曾经香飘六朝。前一句写树冠覆盖的面积大,“千亩田”是夸张的手法。后一句写树龄长,经历过六个朝代。
颈联“不逢大匠材难用,肯住深山寿更长”,没有遇到卓越的工匠,这样的大树难以发挥自己的作用,生长在深山里,不被人发现,因此不会被砍伐而寿命更长。前一句感叹大树因为遇不到卓越的工匠而无法发挥作用,后一句写大树生长在幽深的山中因此而避免被人发现、砍伐。
尾联“奇树有人问名字,为言南国老甘棠”,交代树的名字是甘棠。
这首咏物诗语言浅近,通俗易懂。全诗既没有艰涩的字句,也没有用任何典故,明白如话。袁枚是“性灵说”的倡导者,主张“诗写性情”,要求诗歌创作要抒发真情实感,用真情去充实诗作的内容。他认为诗人唯有抒发真情,才能体现出诗歌自身的抒情本质,才能表现出自然清新、生动活泼、风趣别致的艺术魅力。袁枚不仅把抒发真情作为鉴赏诗歌的标准,而且在诗歌创作上以身作则。《大树》这首诗无论是诗题,还是诗句,都体现了袁枚这方面的追求。小学语文课本上选的《所见》一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还有一首题为《苔》的小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也体现了袁枚诗歌抒写真情、清新自然的风格。
“不逢大匠材难用”一句借咏大树揭示了一个哲理:高大的甘棠树是大材,但是平庸的工匠不知道如何处理这样的材料,往往把大材当小材用,甚至因为不知道如何使用大材而弃置不用。社会上一些杰出的人才,因为没有遇到慧眼的伯乐而沦落在庸人之手,不但得不到重用,甚至在崭露头角时,受到平庸领导和奸邪小人的摧残。比如,著名的抗金英雄岳飞就是大宋王朝的一棵参天大树,但他遇到的皇帝宋高宗赵构不是“大匠”级的领导,而是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的平庸之辈,纵然岳飞有“饥餐胡虏肉”的壮志,有“收拾旧山河”的愿望,也难以施展才能,最终被奸臣陷害而死。“不逢大匠材难用”反映了社会上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现象,是内容深刻、令人深思的名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