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2022-11-03 10:10:10)
标签:

文化

中国历代诗词名句赏读—307

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王守仁《题灌山小隐二绝》

 

 “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是王守仁的诗《题灌山小隐二绝》中的句子,《题灌山小隐二绝》是两首绝句,全诗是:

 

茅屋山中早晚成,任他风雨任他晴。

男婚女嫁多年毕,不待而今学向平。

 

一自移家入紫烟,深林住久遂忘年。

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王守仁在《题灌山小隐二绝》中明显地流露出归隐的思想,这与他的人生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二十八岁的王守仁参加礼部会试,赐二甲进士第七。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冬,宦官刘瑾专权,逮捕了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王守仁上疏论救,触怒刘瑾,被杖四十,贬至贵州龙场任龙场驿丞。赴任途中,王守仁被刘瑾派人追杀,王守仁急中生智,假装投水自尽,躲过一劫。正德十四年(1519),王守仁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然而,明武宗身边的一些佞幸之臣希望王守仁将朱宸濠释放,然后再让已经南巡的武宗皇帝亲自“擒获”朱宸濠,以满足武宗皇帝的虚荣心。面对这样复杂的形势,王守仁急流勇退,将朱宸濠交给当时还算正直的太监张永,然后称病退隐,避免卷入政治的漩涡之中。

 灌山,地名,在江西宜春丰城。结合王守仁的人生经历和诗题、诗句来看,《题灌山小隐二绝》大概作于正德十四年(1519)王守仁平定朱宸濠叛乱后称病期间。

 《其一》首句“茅屋山中早晚成”,写在灌山山中搭建草屋,快建成了。次句“任他风雨任他晴”,写有茅屋遮风挡雨,不畏风雨阴晴。这一句的重点是“任他风雨”,“任他晴”是陪衬。第三、四句用“向平愿了”的典故,表达自己归隐的愿望。向平,即向子平,东汉朝歌人。光武帝建中年间,向子平的子女婚嫁已毕,于是向子平不再过问家事,出游名山大川,不知所终。正德十四年,王守仁47岁,此时子女婚嫁完毕,当属正常。白居易的《赠皇甫郎中亲家翁》一诗中有这样的诗句:“最喜两家婚嫁毕,一时抽得向平身。”就是表达子女婚嫁完毕后的轻松之感。

 《其二》前两句“一自移家入紫烟,深林住久遂忘年”,写归隐山林后自得其乐,忘记了时间。“紫烟”是紫色的烟雾,是仙境,这里代指隐居的地方。晋代郭璞《游仙诗》中有诗句“赤松临上游,驾鸿乘紫烟”。“忘年”就是忘记了时间。唐代太上隐者有一首题为《答人》的诗:“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后两句“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写自己隐居山林之中安贫乐道的生活。“明月清风不用钱”一句的诗意取自苏轼的《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王守仁的诗句与苏轼的语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莫道山中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表现出王守仁作为隐士的高洁和作为志士的安贫乐道,其中还透着勇士饱经磨难后的淡然,是值得品味的名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