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诗词名句赏读—289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是志南的《绝句》中的句子,全诗是: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南宋诗僧。志南是其法号,生平不详。这首《绝句》写人在细雨微风中行走的乐趣。
首句“古木阴中系短篷”,写景。古树下面系着一条小船。句中的“阴”并非实指树阴,而是指树下。“系”是拴着,这里指船缆系在古树上。“短篷”指小船,是借代手法的运用,用短小的船篷来代指小船。
次句“杖扶我过桥东”,写人。我拄着拐杖从桥上走过,到桥东边去。“杖”就是拐杖。本来是人拄着拐杖,但作者不说“我拄拐杖”,而说“杖扶我”,这样写,不仅将拐杖拟人化,更加生动,而且将拐杖刻画成一个多情的形象,还突出了拐杖的作用。
第三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写毛毛细雨落在衣服上的情景。毛毛雨不像大的雨滴那样直落下来,也不会迅速渗透到衣服里,而是沾在衣服表面的细小纤维上,在衣服表面形成极小的雨珠,衣服处于一种将湿未湿的状态。“杏花雨”,是杏花开放时的雨。杏花一般在阳历三月下旬开放,此时正是早春时节。这个句子中的“沾”字写衣服上的细雨,“欲”字写沾雨的衣服将湿未湿的状态,“杏花”写时节,文字简洁但信息全面。
第四句“吹面不寒杨柳风”,写春风拂面的感觉,吹到脸上的风已没有寒意。“杨柳风”是柳絮飘飞时节的风。古人把应花期而来的风,称为花信风。从小寒到谷雨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总称“二十四花信风”。其中清明节前后的花信是柳花,称杨柳风。“杨柳风”和“杏花雨”相呼应,都是早春的现象。
志南留下的诗不多,因这首《绝句》而留名于文学史。关于这首诗,朱熹说:“南诗清丽有余,格力闲暇,无蔬笋气。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予深爱之。”现代学者朱自清在著名的写景散文《春》一文中引用“吹面不寒杨柳风”来写春风,而《春》一文长期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从而使“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成为流传极广的名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