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曾纪焕
曾纪焕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133
  • 关注人气:8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位卑未敢忘忧国

(2022-08-28 10:10:10)
标签:

文化

中国历代诗词名句赏读—240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位卑未敢忘忧国”是陆游的诗《病起书怀》里的句子,全诗是: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由桂林调至成都,任四川制置使,举荐陆游为锦城参议。范成大统帅蜀州,陆游为参议官,二人以文会友,成莫逆之交。南宋主和势力诋毁陆游“不拘礼法”“燕饮颓放”,范成大迫于压力,将陆游免职。陆游就在杜甫草堂附近浣花溪畔开辟菜园,躬耕于蜀州。淳熙三年(1176),为回应主和派攻击他“颓放”“狂放”,陆游自号“放翁”。

 《病起书怀》这首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四月,陆游时年五十二岁。被免官后,陆游生了一场病,病了二十多天。病愈之后,陆游仍为国担忧,写下了《病起书怀》这首诗。陆游不仅在诗中写下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诗句,在现实中,他也是这样做的。淳熙四年(1177)六月,范成大奉召还京,陆游送至眉州,恳请范成大回朝后劝皇帝“先取关中次河北”“早为神州清虏尘”。

 《病起书怀》是一首七言律诗。

 首联“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写自己久病后身体虚弱 ,孤身一人远离京城、客居江边。“病骨”用一“骨”字写出了身体消瘦的情况。“支离”写出了病后身体的虚弱。“纱帽宽”是在柳永的词句“衣带渐宽”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赋予新意,不仅写出了身体消瘦的情况,还含蓄地交代了被免官一事。“孤臣”是忠心耿耿、品行高洁、坚守节操、不与人同流合污的臣子。这里既有实写,又有虚写。实写自己在成都的孤单,虚写自己的精神追求得不到理解和支持。“万里”写离京城遥远。“客江干”写自己客居江边。

 颔联“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写自己虽然被免官,地位卑微,但从来不敢忘记为国担忧,对于自己被免官一事,诗人显然是不服的,到底谁对谁错,不能看一时的表现,要看最终的结局。对于一个人的评定,有一种说法叫“盖棺论定”,就是到这个人死了的时候,才能给这个人下最终的结论。陆游化用“盖棺论定”的说法,意思是说现在给他下结论为时过早。

 颈联“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是诗人忧国的具体表现。祈愿天地神灵保佑国家,大宋王师北伐收复中原地区。“庙社”指宗庙和社稷,代指国家。“京华”就是京城,因为京城是人才和物资汇集的地方,所以称京华。“和銮”是古代车上的铃铛。挂在车前横木上称“和”,挂在轭首或车架上称“銮”。这里代指皇帝的车驾。

 尾联“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也是诗人忧国的具体表现。陆游被免官后,经常挑灯夜读诸葛亮的《出师表》,渴望效法诸葛亮北伐,收复中原地区。

 “位卑未敢忘忧国”一句表现出极其伟大的爱国情怀,不因为自己地位卑微就忘记为国担忧,不因为自己受了委屈就不再爱国。中国人民一直有这种伟大的情怀,《左传》中有这样的句子“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意思是说一个女人不为织布的纱线而忧愁,但为国家的衰落而忧愁。明代哲学家顾炎武说“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后来梁启超将其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的话和梁启超的概括,都可以看作是“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一诗句的注脚。“位卑未敢忘忧国”成为后世忧国忧民的寒士用来激励自我的名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