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022-08-15 08:59:28)
标签:

文化

中国历代诗词名句赏读—229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句子,全词是: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词牌名,原名“胜胜慢”。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笔下,词名《胜胜慢》,词前题序“家妓荣奴既出有感”,说明是为他的家妓荣奴离去所作的词。慢,是慢词,是依据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慢曲子”相对于“急曲子”而言,慢曲子大部分是长调,因为声调延长,字句也就跟着加长。南宋词人蒋捷有一首写秋声的词,全用“声”字收韵,有人据此认为这是词牌《声声慢》得名的原因,但蒋捷是在李清照去世90后才出生的,《声声慢》这一词牌应该与蒋捷以“声”字收韵的词无关,倒极有可能是蒋捷受词牌“声声慢”的启发而以“声”字收韵。“声声慢”词调节奏缓慢,如泣如诉,题材多为愁苦忧思。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是该词牌的典范作品。

 这首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具体写作时间不详。但从词的内容来看,应该是作于南渡以后,丈夫已经去世,李清照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都聚在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寻寻觅觅》。

 全词上下两阕都是极力写孤独无依的痛苦。

 上阕起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七组叠词,“寻寻觅觅”,就是到处寻找、一直寻找,妙在不说寻找什么,因为词人自己也不知道寻找什么。“冷冷清清”是寻找时看到的情景,也是寻找后一无所得的感觉。“凄凄惨惨戚戚”是“冷冷清清”后更深层次的感受。“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宕开一笔,不写人,写天气对人的影响。将人物内在的痛苦和外在的痛苦叠加起来。“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这是写词人试图排遣痛苦,但现实是“酒淡”“天晚”“风急”。“酒淡”不足以暖身,“天晚”又是孤枕,“风急”更加清冷。“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就在人最伤心的时候,空中飞过曾经给我捎来过书信的大雁,怎能不令人肝肠寸断?

 下阕承接上阕写“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黄花”是菊花,菊花以傲霜而著称,但现在傲霜的黄花落得满地都是,那败落的样子,还有谁能采摘呢?“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在这凄凉的傍晚,我独自一人坐在窗边,怎么熬到天黑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再看那室外的情景,雨落在枯黄的梧桐树叶上,再落到地面,滴滴,一直到天黑。“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情景啊,哪里是一个“愁”字能表达得了的呢!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主题单纯,内容单一,如同静立于清水中的荷叶,不蔓不枝。依次写寻觅、冷清、天寒、饮酒、闻雁、看花、守窗、听雨,不极力渲写愁苦,只是写愁苦之中人物的所为、所见、所感,从人物的行动、人物的感受和人物所见的景物中流露出来的痛苦如滔滔江水,汇聚在一起,形成了汹涌着悲愁的词作《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组句子连用七组叠词。形式上,七组叠词富有一种音乐美,朗读或吟唱起来,回环往复,凄楚哀婉,将词人的愁绪撩起,缠绕到读者和听众的心上,然后慢慢收紧,给人以揪心之感。内容上,七组叠词将人物的行动、感觉、感受,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表现出来。叠词的运用,早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前代文人的作品中也不缺乏运用叠词的例子,但运用叠词,形式和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而且取得最高成就的当属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可以说李清照的这组句子是运用叠词的一座高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