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李清照《浣溪沙·闺情》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是李清照的词《浣溪沙·闺情》中的句子,全词是: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李清照早期作品的主题是闺情,内容是写自己少女时代、少妇时代的生活和感情,词中对人物形象和心理的描写细致入微,往往一两句话甚至一两个词语就将一个怀春的少女形象展现在读者的眼前,极富情趣。我们可以通过李清照写少女时代的一首词《点绛唇·蹴罢秋千》来了解李清照早期词的这一特点。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点绛唇》写少女荡完秋千,从秋千上下来,身上微微出汗。这个时候正好有客人来到,少女赶紧躲进屋里,慌忙中没来得及穿好鞋子,穿着袜子走,把袜子也弄脏了,头上的金钗也歪了。带着满脸的娇羞,走到门边时,停下来回头看看,假装闻一闻青梅的味道。词中“慵整纤纤手”“薄汗轻衣透”“袜刬金钗溜”“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些词句,使一个活泼可爱、聪明伶俐、怀春多情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如果说《点绛唇》描写的是小姑娘的活泼与可爱,那么《浣溪沙·闺情》描写的则是大姑娘的多情与怀春。
上阕写人物妆扮之后的怀春。“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写女子的妆扮。绣面,古时候女子在面额上贴的纹饰花样。芙蓉,荷花,比喻女子妆扮后的面容。宝鸭,是女子的头饰。也有人认为是贴在女子脸上的图案。这两句刻画妆扮后女子的形象。贴着纹饰的脸笑起来像绽放的荷花一样美丽,头上的宝钗斜挂到粉嫩的腮边。“绣面”表现了少女的情趣,“一笑”表现了少女的天真,“斜飞”表现了少女的风情,“香腮”表现了少女的美丽。有动有静,动静皆宜,虽然不是风情万种,却也是韵味无穷。“眼波才动被人猜”,眼波,即眼神。“眼波才动”眼神里刚刚流露出心思。被人猜,意思是被人发现。“眼波才动被人猜”,可见女子的心思表现得很充分,而女子心思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因为内心的感情太强烈。倘若不是心上有人,哪里会有这种情不自禁的表现呢?
下阕写有约不来而重约。“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一面,即满脸。“深有韵”意为很有风韵。“半笺”,半张信笺。这里的“半”并非确指半张,而是为了和上一句中的“一”相对。“娇恨”,指女子因男子不赴约而产生的怨恨。有约不来,是令人气恼的事情,可气恼不但没有消除女子心中的期待,反而让期待更为强烈,于是在信笺上迫不及待地再一次写下了约会的时间:月移花影。“月移花影”就是月亮升起的时候。“月移花影”暗用欧阳修《生查子》一词中的词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正是约会的好时光;花前月下,正是约会的好地方。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前一句写少女满面风情,韵致无穷,后一句写对方爽约后少女写信再约。“一面”有一语双关之意,一层意思是满脸,另一层意思是只有自己一人满脸风情,没有人欣赏。“女为悦己者容”,可是现在女子妆扮极佳却无悦己者。“深”在这里是表示程度的副词,相当于“很”“非常”。“娇恨”一词中“娇”字用得极妙。“娇恨”不是恨,是柔情女子用“恨”的形式撒娇。“幽怀”一词中的“幽”字用得好,“幽怀”是暗中的感情。古时女子爱上一个人,把爱放在心里,不表露出来。“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写女子的神态、动作和心理,描写细致传神,刻画出一个美丽、多情的少女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是富有情趣的名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