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几回想见,见不还休,争如不见。

(2022-08-05 10:10:10)
标签:

文化

217  几回想见,见了还休,争如不见。

——周邦彦《烛影摇红》

 

 “几回想见,见了还休,争如不见”是周邦彦的词《烛影摇红》里的句子,全词是:

 芳脸匀红,黛眉巧画宫妆浅。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眼。早是萦心可惯。向尊前,频频顾眄。几回想见,见了还休,争如不见。    烛影摇红,夜阑饮散春宵短。当时谁会唱阳关,离恨天涯远。争奈云收雨散。凭阑干,东风泪满。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深院。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精通音律,创作了一些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周邦彦的词格律谨严,语言清丽雅致,长调尤善铺叙,深受后来格律派词人所推崇。周邦彦的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有人称他为“词家之冠”“词中老杜”。周邦彦是公认的“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很大。

 周邦彦长相英俊,生性风流,与青楼花魁李师师往来密切。和李师师来往密切的还有一个人,就是宋徽宗赵佶。有一次,宋徽宗身体不适,李师师以为他不会来了,就悄悄地约了周邦彦。没想到周邦彦刚到不久,宋徽宗就来了。情急之下,周邦彦赶紧躲了起来。宋徽宗给李师师带来了江南新进贡的鲜橙,李师师剥了鲜橙,二人分食。三更时分,宋徽宗要回宫了,李师师送别时说“已经三更了,马滑霜浓,你路上要小心”。宋徽宗走了以后,周邦彦才走了出来,乘兴填了一首词《少年游》: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帏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筝。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后来李师师把这首《少年游》唱给徽宗听,徽宗隐约发现写的是自己和李师师幽会的事,于是问李师师填词的人是谁。李师师不敢隐瞒,说是周邦彦。于是,宋徽宗下令把周邦彦贬出京城。宋徽宗再去李师师那里的时候,发现李师师眼睛红红的,显然是哭过了。宋徽宗问其原因,李师师说送人去了。宋徽宗问是不是送周邦彦去了。李师师点点头。宋徽宗问:“他又写了什么东西没有?”李师师说写了一首《兰陵王·柳》。宋徽宗让她唱来听,李师师将周邦彦刚写的《兰陵王·柳》唱给宋徽宗听,宋徽宗听了以后,觉得周邦彦确实是个人才,就赦免了他,让他做了专管乐舞的大晟府提举。

 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主要途径是中小学语文课本,但是长期以来,中小学语文教材都没有选过周邦彦的作品,中小学语文老师也几乎不向学生介绍周邦彦,因为周邦彦的词虽然技巧高妙,语言优美,但思想狭隘,感情低俗,内容也很空洞。尽管周邦彦是婉约词的集大成者,为婉约词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其作品不适合做中小学语文课文。

 《烛影摇红》是一首浓情艳词。

 上阕写女子的美貌与妖媚,令人见与不见都很纠结。“芳脸匀红,黛眉巧画宫妆浅。”写女子脸部的妆。“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眼。”写女子的眼神。“早是萦心可惯。”写女子令人神魂颠倒。“向尊前,频频顾眄。”写女子的媚态。“几回想见,见了还休,争如不见。”写女子给人的感受是“见”与“不见”都让人无所适从。

 下阕写与女子欢聚时的情景。“烛影摇红,夜阑饮散春宵短。”写在烛光下共饮。“当时谁会唱阳关,离恨天涯远。”写女子唱歌。“阳关”指阳关三叠,是送别的曲子。“离恨天涯远”是女子歌唱表达的感情。“争奈云收雨散。凭阑干,东风泪满。”写欢聚后的离别。“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深院。”写分别的时间和分别时的景物。

 “几回想见,见了还休,争如不见。”这组句子写美貌多情的女子让人“见与不见”都不知如何是好的纠结,写出了一些相恋相思的人“相见时难别亦难”的共同感受,引起了一些有情人的情感共鸣,是表达相思感受的名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