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诗词名句赏读—209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是秦观的词《满庭芳•山抹微云》中的句子,全词是: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关于此词的创作时间,有人认为作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岁暮,创作地点在会稽(今浙江绍兴),所写的是作者与越地一位歌妓的恋情;有人认为此词作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秦观被贬,离开秘书省之际。其实,秦观的很多词都可以脱离创作背景进行解读的。这首词的基本内容是写离别的场面。
上阕着重写景,描写离别时的景物,用景物衬托离别之情。“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一个“抹”字出语新奇,别有意趣:可以想象出一幅画面,大笔勾勒出远山,然后用淡墨一抹,画出山上淡淡的云;也可以理解为拟人手法,把山当作人来写。“天连衰草”写开阔的场面,枯草连绵到天边。“画角声断谯门”,从听觉的角度写景,同时交代时间是傍晚。开篇三句由天空写到地上,由远处写到近处,由所见写到所闻,全方位多角度的描写为分别提供了典型的环境。“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写临别之际的饮酒。“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写饮酒时感慨往事化作云烟消散。“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再次写分别时的景物,将人置于斜阳之下,用“寒鸦万点”作背景,用流水环绕的“孤村”衬托,于苍茫之中写出离人前途的渺茫和内心的茫然。
下阕着重叙事,写分别时的情景。“销魂”,写分别时失魂落魄的样子。“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写女子在临别之际赠送香囊,这是多情的表现。“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为自己离去后留下薄情的名声而愧疚。“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写带着女子赠送的香囊,将会睹物思人,时时伤心。“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再次写景,同时交代时间已晚。
如果把这首词改写成流行歌词,大致的内容和意境如下:
微云涂抹着远山,衰草绵延到天边,
城门画角声不断。
我停下将行的船,举杯共饮话当年。
旧日多少欢乐事,都化作过眼云烟。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无言。
失魂落魄恍惚间,暗解香囊在眼前。
不是我薄情无义,怕此去分辩也难。
香囊随我到天边,从此我泪湿衣衫。
我再把高城望断,只见那灯火阑珊。
这首《满庭芳•山抹微云》是秦观最杰出的词作之一,代表了秦观词的最高成就。苏轼因为词的首句“山抹微云”写得妙而称秦观为“山抹微云君”。据说,秦观的女婿范温到一贵人家赴宴,那人家的侍女很会唱秦观的词。范温开始时还很谨慎,但喝了几杯酒后,就表现得有点儿狂妄了。有一个侍女问道:“此郎何人耶?”范温立即站起身来,叉手回答说:“某乃‘山抹微云’女婿也。”这个故事是讽刺那些借别人的名声来提高自己的人,却也说明“山抹微云”这一词句在当时流传之广。
但这首词中被叹为绝唱的是“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这组句子化用了隋炀帝杨广《野望》中的诗句“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选取典型意象,采用点染笔法,以一种极美的境界写极为凄凉的感情,将离愁别恨表现得淋漓尽致。笔法高妙,韵味悠长。前人评论说:“子瞻辞胜乎情,耆卿情胜乎辞,辞情相称者,惟少游而已。”意思是说苏轼的作品言辞畅达而感情稍显不足,柳永的作品感情充足而言辞稍显不美,言辞和感情都达到完美境界的,只有秦观的作品。同为苏门四学士的晁补之说:“近来作者,皆不及少游,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也。”如此说来,“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是不识字的人都觉得好的句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