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022-06-17 10:10:10)
标签:

文化

中国历代诗词名句赏读—168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是王安石的诗《登飞来峰》中的句子,全诗是: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作为政治家,王安石在历史上的影响是巨大的。熙宁二年(1069),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列宁称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的诗大多与他的政治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元日》一诗想象自己即将进行的变法给国家带来的新气象,充满了喜悦之情;《泊船瓜洲》表达重回朝廷继续变法的渴望之情。

 飞来峰,在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关于飞来峰,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有一天,灵隐寺的济公和尚预知有一座山峰就要从远处飞来。那时,灵隐寺前是个村庄,济公怕飞来的山峰压死人,就跑进村里劝大家赶快离开。因为济公平时总是疯疯颠颠的,所以没有人相信他的话。眼看山就要飞来了,当时正好有一户人家娶媳妇,济公一急,就冲进那户人家,背起正在拜堂的新娘子就跑。村里人见和尚抢新娘,都呐喊着追了出来。人们正追着,忽然听到风声呼呼,天昏地暗,一座山飞降在灵隐寺前,把整个村庄都压住了。人们这才明白济公抢新娘是为了救大家。

 《登飞来峰》写于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王安石任鄞县知县任期满后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登飞来峰,有感而写。此时王安石三十岁,正值而立之年,胸中有着非凡的抱负。《登飞来峰》一诗正是这一非凡抱负的体现。

 首句“飞来山上千寻塔”,写飞来山上的塔高。寻,是古时的长度单位。《说文•寸部》:“人之两臂为寻,八尺也。”千寻,形容塔高,含有夸张的成分,并非实指。

 次句“闻说鸡鸣见日升”,写站在飞来山的千寻塔上可以在鸡叫时看到日出。鸡叫时天还没有亮,太阳还没有升起来。这个时候,站在飞来山的千寻塔上可以看到日出,可见这个地方很高。其实,即使这个地方很高,也是看不到日出的,所以王安石加上了“闻说”,这样不仅使表达更准确,也增加了一些神秘色彩。

 第三、四句“不畏浮云遮眼,自缘自在最高层”,写站在飞来山的千寻塔上,浮云遮挡不住人的视线,原因是人站在塔的最高层。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为什么不怕浮云遮挡住视线呢?因为人站得高,浮云在视线之下,遮挡不住视线,自然不需要畏惧。“自缘”被一些人误作“只缘”,其实两者的意思并不相同。“自缘”意思是“自然是因为”,强调原因的自然性;“只缘”意思是“只是因为”,强调原因的唯一性。王安石在这里想强调的是站得高就不会被浮云遮挡住视线的自然性,所以用“自缘”。而苏轼《题西林壁》中的诗句“只缘身在此山中”,则用“只缘”强调“不识庐山真面目”原因的唯一性。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既包含着“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又给人们以“站得高,视野才开阔”的启示,启发人们做一个境界高、格局大的人。人们也常常引用这组句子来表达自己战胜困难的豪情,这组句子因此而成为受人喜爱的名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