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诗词名句赏读—153
奈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张先《行香子》
“奈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是张先的词《行香子》中的句子,全词是:
舞雪歌云,闲淡妆匀。蓝溪水,深染轻裙。酒香醺脸,粉色生春。更巧谈话,美情性,好精神。
江空无畔,凌波何处?月桥边,青柳朱门。断钟残角,又送黄昏。奈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张先,字子野,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张先的父亲张维,好读书,以吟咏诗词为乐。父亲的雅好对张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张先中进士,从此踏入仕途。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病逝,享年八十八岁。张先一生儒雅风流,留下不少佳话。传说苏轼的诗句“一树梨花压海棠”就是为张先而写的。
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行香子》这首词就体现了张先词语言工巧的特点。
行香子,词牌名。本为佛曲,以小曲的形式歌咏拜佛仪式中的绕行上香。后来成为词牌,被用来写景、抒情、咏物、酬赠等。
张先的《行香子》一词刻画了一个歌女的形象。
上阕从才艺、衣着、性情三个方面来刻画歌女。“舞雪歌云”写歌女舞姿轻盈,如同飞舞的雪花,歌声动听,响遏行云。“闲淡妆匀”写歌女随意的淡妆化得恰到好处。“蓝溪水,深染轻裙”描写歌女的衣着。“酒香醺脸,粉色生春”写歌女喝酒后的神态。“更巧谈话,美情性,好精神”从语言、情性、精神三个方面表现歌女的美,其中“巧”“美”“好”三个字用得极为工巧。
下阕写对歌女的追求和求而不得的失落。“江空无畔,凌波何处?”空空的江边,看不见美丽的歌女。“凌波”本意指女子行走时美妙的脚步,这里代指歌女。“月桥边,青柳朱门。”只能无奈地看着桥边青柳掩映的红色大门。“断钟残角,又送黄昏。”这个时候远处传来傍晚的钟声,真是让人肝肠痛断啊!“奈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用一个“奈”字统领,将不见歌女的无奈和痛苦充分地表现出来。
上阕正面描写歌女的形象,下阕侧面表现歌女的魅力。整首词刻画了一个才高、貌美、性情好的歌女形象。
“奈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由对“心中事”的无可奈何写起,以“眼中泪”为感情的载体,最后落在“意中人”上,尽现人物的茫然之态。三个“中”字的反复有一种回环的音韵美。当时的人因此而称张先为“张三中”,可见这组句子受人喜爱的程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