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诗词名句赏读—93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刘禹锡的诗《竹枝词》中的句子,全诗是: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是由古代巴蜀的民歌演变而来的一种诗体。竹枝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于社会历史变迁及作者个人思想情调的影响,其作品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由文人搜集整理保存下来的民间歌谣;一类是由文人吸收、融会竹枝词歌谣的精华而创作的有浓郁民歌色彩的诗歌;还有一类是借竹枝词的调而写出的七言绝句,仍冠以“竹枝词”之名,这一类文人气息较为浓厚。
刘禹锡21岁中进士后,在朝廷做了一段时间的官,因参与王叔文的“新政”而被贬官,从初次贬官到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奉调回洛阳,前后历时二十三年。白居易在《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中替刘禹锡发牢骚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也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自述经历:“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冬,刘禹锡任夔州(今四川奉节县)刺史,在巴蜀地区生活和工作了三年。在此期间,刘禹锡广泛接触了“竹枝词”,对“竹枝词”进行升华,把民歌变成了文人的诗体。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写景,既是写实,也是起兴,还有衬托的作用。
次句“闻郎江上唱歌声”,叙事,既不写女主人公,也不写男主人公,只写江上的“歌声”,无人出场,却让读者感受到两个人的存在:一个人在唱,一个人在听。
第三、四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写局部地区特殊的天气现象,一边在下雨,一边是晴天。这种天气现象给人的感受是既“无晴”又“有晴”:说不是晴天吧,有日出;说是晴天吧,在下雨。这是短时间、小范围的一种天气现象,刘禹锡将其写到诗中,巧妙地利用谐音双关的手法,将天气现象的“无晴”与“有晴”和江上唱歌的男子结合起来,写出了男子看似无意的歌唱,其实是表达对女子的深情。后来,人们经常用“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来形容情窦初开的男女彼此含蓄示爱的微妙行为,甚至形成了歇后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