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老师讲古诗——《春夜喜雨》
(2021-02-25 08:01:01)
标签:
文化 |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为“诗圣”,他用诗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因此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作品受人喜爱的很多,这一首《春夜喜雨》是人们最喜爱的作品之一。
首联“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运用拟人的手法,写春雨善解人意,知道什么时候下最合适,于是选择春天这个季节落下来。开头一个“好”,如同叫好一般突然响起,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从当头一个“好”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激动和喜悦。“知时节”将春雨刻画成一个聪明伶俐的形象,“当春乃发生”是知时节的具体表现。在读者的心中,春雨已经成为一个可爱的形象,而不是冰冷的雨水了。
颔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继续运用拟人的手法,写春雨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来,无声地滋润万物。“潜”字赋予春雨以人的特征,好像是春雨有意在夜间趁人不注意偷偷落下来,要给人以惊喜。“润物细无声”写春雨滋润万物悄无声息的情景,让人感受到春雨的真诚与谦逊。“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两句最为人称道,除了这两句写春雨悄悄落下来悄悄滋润万物的情景写得好,还因为这两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自己在生活中得到关心爱护或者受到的教育,感到温馨和幸福,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人们常用这两句来形容好的教育方式对人产生的潜移默化作用。
颈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这两句写雨中夜景,用诗的语言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水墨画,从侧面表现诗人对春天夜雨的喜爱之情。
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两句写早晨的景色,有人认为与“春夜喜雨”无关。其实这也是写春夜喜雨,只不过是换了一个角度罢了。你想想,首联写下雨、颔联写雨滋润万物、颈联写雨中夜景,不换角度,还能写什么?于是诗人换了一个角度,写春夜雨后的美景。从时间上来看,早晨是紧接着夜的,从时间上来说是夜的延续;从内容上看,这两句写的是雨后的美景,表现了春雨的润物之功;从感情上来看,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很显然,这两句也是写春夜喜雨。
这首诗题为《春夜喜雨》,首联称春雨为“好雨”,直接抒发欣喜之情;颔联写春雨在夜里悄悄到来的情形和润物无声的特点,流露出喜爱之情;颈联写雨夜的景美如画,表现出诗人喜悦的心情;尾联写春雨滋润后繁花盛开的喜人景色。“喜”字如同一条无形的金线,贯穿全诗,诵读这首诗时,读者的内心也不知不觉地充满了喜悦。
(曾老师讲古诗已录制成视频,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曾纪焕”或登录“今日头条”搜索“曾纪焕老师”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