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老师讲古诗——《江南春》
(2021-02-17 09:07:35)
标签:
文化 |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是晚唐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我们曾经讲过他的《山行》《清明》,那两首是以叙事为主的七言绝句。《江南春》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却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景,画面宏伟开阔,如同一幅春天江南的长卷。
“千里莺啼绿映红”,写春天到来,江南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千里”写面积大、范围广。“莺啼”写动物,黄莺欢快地鸣叫着。“绿映红”写草木,草丛中开着花、树枝上也开着花,青草绿叶与花朵互相映衬。整个江南大地是莺歌燕舞、草绿花红。开阔的视野、动听的声音、美丽的花草,扩大了诗歌的境界,带给人审美的愉悦。曾经有人质疑这个句子中的“千里”,认为不符合实际情况,说即使江南“莺啼绿映红”的景象有千里之阔,诗人也是看不见的,所以说“千里莺啼绿映红”是不准确的。这是把生活真实和文学真实混淆了。文学真实是不需要与事实完全一致的。比如柳宗元的《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写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并不意味着“一千座山中”都没有鸟的影子,“一万条小路上”都没有人的踪迹。就算有这种情形,柳宗元也不可能看到。“千里莺啼绿映红”这个句子中的“千里”是诗人想象的产物,意在强调春天的江南到处都是莺啼、草青、叶绿、花红的景象,不但符合文学的真实,而且扩大了诗的境界。正是值得肯定的地方,有什么可质疑的呢?
“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一句是一组特写镜头:水村、山郭、风中的酒旗。江南是水乡,村子周围大多环绕着水,所以说“水村”。“山郭”是指修建在山边的城。“酒旗”是酒家悬挂在门前上空、用来招徕顾客的的幌子。这一句和第一句一样写江南的景,只不过第一句写的是自然之景,而第二句写的都与人有关,可以说是人文之景。两句结合起来,对江南地区的景物描写就全面了。
自然之景写完了,人文之景也写完了,似乎没有什么可写的了。诗人接下来会写什么呢?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两句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呢?是从历史的角度。“南朝”指东晋以后隋代以前出现在江南地区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建都于建康(今南京)。南朝佛教盛行,建了很多寺院。“南朝四百八十寺”意思是说南朝遗留下来四百八十座寺院。“四百八十”是虚指,不是确数。“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一句该如何理解呢?对这一句的理解取决于对这首主题的理解。如果认为这是一首写景诗,那么“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是写烟雨中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南朝留下的许多寺院。如果认为这是一首咏史诗,那么“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是感慨南朝盛行佛教大建寺院这一历史现象,批判唐朝统治者信佛误国。我认为这是一首咏史诗,杜牧曾经写过一些咏史诗,如《过华清宫》《题乌江亭》《赤壁》等,南朝的寺院虽然多,但散布在江南地区,不是江南的代表景观,杜牧写《江南春》这首诗,不会平白无故地写南朝兴建的佛寺,显然是想拿“南朝四百八十寺”来说理,也就是借感慨南朝兴建的佛寺已所剩无几来讽刺统治者信佛的行为,表达对历史的感慨。
在《江南春》这首小诗中,诗人以深邃的思维,穿越时空,从江南的自然美景写到江南的人文景观,再和历史文化融合在一起,在展现江南春天美景的同时,表达对历史的感慨。
(曾老师讲古诗已录制成视频,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曾纪焕”或在“今日头条”搜索“曾纪焕老师”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