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老师讲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2021-02-05 08:01:55)
标签:
文化 |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送别诗,这首诗还有一个标题叫“渭城曲”,著名的古琴曲《阳关三叠》就是根据这首诗谱写的。
元二,是王维的一位朋友,姓元,在兄弟中排行老二,生平事迹不详。使,出使。这里指受政府派遣去完任使命。安西,指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第一句“渭城朝雨浥轻尘”,渭城,咸阳城,汉朝时改称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朝雨,早晨的雨。浥,沾湿。第一句写景,交代地点和天气情况,同时用下雨的天气烘托伤感的氛围。这个烘托的分寸把握得很好,不是大雨滂沱、道路泥泞难行,也不是沾衣欲湿的濛濛细雨,而是沾湿地面尘土的小雨。这可能是当时天气情况的真实描写,但在诗中确实收到了恰到好处的效果。
第二句“客舍青青柳色新”,客舍,就是旅店,应该是元二临时住的地方,也是王维给元二饯行的地方。“青青”和“新”都是形容柳色的。柳色“青青”很好理解,柳叶的颜色本来就是青的,柳色“新”是怎么一回事呢?因为柳叶在雨水中洗过了,显得更加青翠,像新的一样。这一句是写饯别环境,用青青的柳色作送别的背景,衬托送别的情绪。“柳”是送别诗词中出现最多的一个意象,唐朝的时候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为“柳”与“留”谐音,人们折柳送别,借柳来表达挽留之意、惜别之情。我个人认为,折柳送别应该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表达良好的祝愿之情。柳是很容易成活的一种树,俗语中有“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就是因为柳树容易成活。折柳送别应该包含着这样的祝愿:远行人出门在外、随遇而安、走到哪里都能活得好好的。
第三、四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劝朋友元二再干一杯酒,为朋友即将去遥远的地方而担忧。“更”是“再”的意思,是在某一基础上再提高一个程度,如王之涣《登鹳雀楼》中有诗句“更上一层楼”。“更尽一杯酒”一句中的“更”字说明此前已经劝了很多酒。“尽”是干杯的意思,强调结果是把杯中酒喝完,从中可见劝酒之诚恳,感情之真挚。“阳关”是地名,是唐朝时一个著名的关隘,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和“劝君更尽一杯酒”结合起来,“西出阳关无故人”是劝酒的一个理由;“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个句子,表达了作者对老朋友的关切之情,作者的惜别之意也就尽在酒中了。
首句写朝雨沾湿路上的尘土,暗藏为友人洗去风尘之意,次句写客舍旁边的柳色,暗藏折柳送别之情。三、四句用劝酒这种人们最熟悉的行为表达送别之意和惜别之情。写景清新,叙事自然,辞畅意达,这首诗在当时就广为传诵,以至于谱为琴曲《阳关三叠》。有人评价这首诗说:“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可见,王维的诗不仅是“诗中有画”,更是“诗中有情”。
(曾老师讲古诗已录制成视频,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曾纪焕”或在“今日头条”搜索“曾纪焕老师”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