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老师讲古诗——《鸟鸣涧》
(2021-02-03 08:08:23)
标签:
文化 |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的意思是鸟儿在山涧中鸣叫。“涧”是有水的山谷。
“人闲桂花落”,写人的状态和自然中的一种现象。人的状态是悠闲的,自然中的现象是桂花落。人的悠闲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身闲,就是不忙碌;另一方面是心闲,就是不焦虑。这里的人闲包括身闲和心闲两个方面,是人身心和谐的状态,是一种良好的状态。对于“人闲桂花落”中的“桂花”,有人曾经质疑过,认为桂花是秋天开放的,与后面“夜静春山空”相矛盾,其实桂树有多个品选中,不同品种的桂树,花期不同,这里写的是春天开花的桂树。
“夜静春山空”,写春天静谧的夜里山的空灵。这里的“空”指没有人活动、也没有嘈杂的声音,并不是指山里什么东西都没有。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两句写寂静之后的动,“月出”为什么会惊山鸟呢?因为山里太静了,月亮出来,光线突然变亮,让小鸟受到惊吓。
“时鸣春涧中”写被惊飞的小鸟一边飞一边发出叫声,因而叫声是断断续续的。
《鸟鸣涧》是一首看起来很简单的小诗,在用词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寥寥二十个字就出现了两个“春”字,两个“山”字,与王维的名气似乎不相称。其实这首诗并不简单,如果把王维的宗教信仰和王维写这首诗的背景结合起来,就可以发现这首诗的深刻内涵。
王维,字摩诘。名和字取自《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维摩诘是佛门弟子。唐朝佛教盛行,我们有理由认为王维信奉佛教并且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后世因此而称王维为“诗佛”。佛家讲究的是静修、参禅、悟道,这首诗中,人的悠闲、花的凋落、夜的静谧、山的空灵、鸟的飞鸣,都是有禅意的,“夜静春山空”一句中的“静”和“空”正是佛家弟子向往和修行要达到境界。
(曾老师讲古诗已录制成视频,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曾纪焕”或登录“今日头条”搜索“曾纪焕老师”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