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老师讲古诗——《凉州词》
(2020-12-29 09:55:11)
标签:
文化 |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的《凉州词》是一首边塞诗,主题是表达戍守边关将士的思乡之情。
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描写边塞的风光,黄河延伸到远方,一直延伸到天上的白云里。这是向黄河上游眺望看到的景象,随着地势逐渐升高,黄河也越来越高。“远上”赋予黄河以动感,好像是黄河不断登高进入白云深处。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也写到了黄河,说“黄河入海流”。两个句子都是写黄河,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写往黄河的上游看,看到的是“黄河之水天上来”,而“黄河入海流”是写往黄河下游看,看到的是“大河向东流”。两个句子写景都很壮阔。
第二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将一座城置于高山的包围之中,用高峻的山作城的背景,再用一个“孤”字来形容城,其实城是无所谓孤独的,感到孤独的是戍守边关的将士。“一片孤城万仞山”衬托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第三句“羌笛何须怨杨柳”,“羌笛”是西北边地的乐器,有边塞特色,符合实际情况。“杨柳”是一首曲子的名字,这首曲子的名字是《折杨柳》,这首曲子是表达惜别之情的。“羌笛何须怨杨柳”的意思是:吹奏思念家乡的曲子《折杨柳》有什么用呢?表达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和有家难归的无奈。
第四句“春风不度玉门关”,明写西北地区春天来得晚,暗示统治者不关心、体恤戍守边关的将士。
这首诗意境开阔壮观,感情苍凉悲壮,风格慷慨雄浑,当时就被配乐传唱,流传甚广。近代学者章太炎推《凉州词》为“绝句之最”。
相传有一位名士给皇帝题扇,写了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不小心漏写了一个“间”字,有人趁机陷害名士,说他欺君。名士看后,先是一惊,后是一笑,说:“这是我根据古人的作品重新填的一首词,进献给皇上。”然后重新断句读了一遍:“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于是化解了一场危机。这件事情的真假姑且不论,但这重新断句,仍然如此音韵和谐,也足见这首诗的音韵是很美的了。
(曾老师讲古诗已录制成视频,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曾纪焕”或在“今日头条”搜索“曾纪焕老师”观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