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老师讲古诗——《出塞》
(2020-12-28 08:12:25)
标签:
文化 |
出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是唐代边塞诗人,《出塞》是王昌龄早年的作品。《出塞》是乐府旧题,“塞”是可做屏障的险要地区,指北方长城一带。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多次取胜,边塞诗人的作品大多有一种激昂向上的精神和战胜敌人的强烈自信。因为频繁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所以有一些边塞诗也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王昌龄的《出塞》一组两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反映了人民的和平愿望。
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是互文,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朝代更迭,但明月依旧、关隘依旧,战争也一直在不断发生。这是对历史的慨叹,也是边塞地区战争不断的历史背景。
第二句“万里长征人未还”,写奔赴边塞的将士,路途遥远,长期戍守边关,有家难回。这是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这种灾难困扰着一代又一代人,于是人们萌生出一种渴望,那就是希望能有忠臣良将打败敌人,巩固边防,使敌人不敢侵犯。
第三、 四句表达了这种愿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龙城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汉代李广曾在这里练兵,李广长期驻守北方边塞地区,防御匈奴。也有人认为龙城飞将指的是汉大将军卫青,卫青出击匈奴,首次出征就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王昌龄这首诗中所说的“龙城飞将”也可能不是具体指某一个人,而是指能打败敌人的优秀将领。阴山,在中国北方,是防御匈奴的天然屏障。“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在表达愿望的同时,流露出一种豪迈之气。
一首小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北方边塞地区战争的频繁、戍边将士的痛苦和人民的强烈愿望,同时又充满了自信和豪气。
(曾老师讲古诗已录制成视频,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曾纪焕”或在“今日头条”搜索“曾纪焕老师”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