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老师讲古诗——《望洞庭》

(2020-12-10 08:48:29)
标签:

文化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正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写西湖的名篇一样,刘禹锡的《望洞庭》一诗是写洞庭湖的名篇。这首诗描写的是洞庭湖秋天月夜的景色,所写景色的特点可以用诗中的“和”字来概括。第一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概括描写月光下的洞庭湖水光与月光相辉映给人的感觉,“两相和”写出了月光与水光融合在一起的和谐效果,让人读来有一种舒适之感。第二句“潭面无风镜未磨”,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月光下的洞庭湖水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面。古时镜子是用铜做的,时间长了,镜面会生锈,照人时模糊不清,此时就需要把镜面磨一磨,使镜面光亮,再照人才清晰。刘禹锡用生锈未磨的铜镜镜面来比喻月光下洞庭湖无风的水面,镜子是人们熟悉的事情,镜面生锈照人时模糊不清是人们熟悉的现象,用人们熟悉的现象来设喻,很容易让人想象出月光下洞庭湖水面朦胧的状态。“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两句先写遥望洞庭湖,整体的感觉是山清水秀,然后运用两个借喻写洞庭湖中的君山,把月光下的洞庭湖水面比作白银盘,把洞庭湖中的君山比作一只青黑色的螺蛳。两个喻体化大为小,把巨大的洞庭湖和湖中的君山转化为一个微缩景观,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让读者感受到月光下洞庭湖景色的优美。“遥望洞庭山水翠”这个句子,有些版本写作“遥望洞庭山水色”,有同学问我:“老师,你认为‘翠’字好,还是‘色’字好?”我说,各有各的道理。说“遥望洞庭山水色”更符合实际情况,是因为此时是夜晚,虽然有月光,但月光下的山水青翠的颜色并不像白天那么清楚,可以说在月光下是看不清山水青翠的颜色,只能看见山水的轮廓,但文学作品并不要求纯客观地描写,是可以加入想象的,说“遥望洞庭山水翠”就是人们把对山水青翠颜色的记忆移到月夜了,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认为“遥望洞庭山水翠”更好一些。

(曾老师讲古诗已录制成视频,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曾纪焕”或在“今日头条”搜索“曾纪焕老师”观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