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看这题目,十有八九认为是买平安亏损累累或原先拥有平安现在被洗盘出局那类人所持的观点。但这恰恰是对平安上市后七年来始终不离不弃目前依旧重仓的本人之看法。走过平安戏剧般雄起的2014年,投资平安的博友们纷纷晒出亮丽的投资业绩,得意之情充满在字里行间。然而对于平安短期带给我的超高收益与07年满仓拿平安上149时的极度兴奋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经过近七年的守侯盼来平安久违的长阳,其多年的守侯并非被动的坚守,是在对平安基本面充分认知基础上的坚守,意义与07年的“死了都不卖”有本质的区别。同时值得反省的事还很多,尽管07年平安上市后从50一路涨到149,涨幅有近3倍之多。但从价值投资而言当时就是50买入也没有安全边际,算不上好的投资起点,与48买中石油是五十步笑一百步的关系,其后平安从最高149暴跌至最低19.9也属正常。私募名人但斌07年也投过平安,最终失败收场。他的结论:像平安、万科这类周期股不适合长期投资。但个人以为但斌的结论有一定的道理毕竟周期股普遍具有高负债的特性会放大整体经济波动的影响,经营风险也明显高于轻资产的消费医药等非周期类公司。不过凡事也不能完全绝对,尽管长期投资周期股难度大,终究还是存在成功的案例。要知道万科董事刘元生先生当初投万科390万人民币,迄今坚守20多个年头,硬是一股未抛。是典型的长期价值投资即使不算股价回报今年光万科分红就有近5000万元的股息入帐。
长期投资成功的秘籍也很简单无非就是好公司好价格,认识到好公司相对容易,买入有好价格实属不易。刘先生当初买万科的价格如同巴菲特当年1块港币买进中石油。而中国平安的好价格只能在香港找,2004年刚上市有过最低价9.45港元,按当时的人民币汇率也差不多9.5元,按2014年分红计算的税后股息率是6.63%略高于5年国债收益率,再看A股08年平安最低价19.9元税后股息率是3.16%,连一年银行定存利息率都不到。9.5
元的好价格就股利回报而言含金量并不高,基本要依赖于股价回报。谈到股价回报先看万科的股价波动,涨幅不看就统计2次大跌幅,93年-94年从最高36.7元跌到11.7元跌幅为68%;07年-08年从最高25.48元跌到4.8元跌幅为81%。如果刘先生不做长期投资专注波段操作的话,没有分红打底这2次大跌足以杀得刘元生片甲不留。平安号称股市牛熊放大器,07年-08年从最高149元跌到19.9元跌幅为87%;10年-11年从最高67.2元跌到33.45元跌幅为50%。设想在低位买入高位抛出成为投资平安股票的主流方法。其投资逻辑似乎合理,也符合“在贪婪中恐惧;在恐惧中贪婪”的价值投资原则。但在具体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其复杂程度要超出大家的想象。例如07年平安的开盘价就达50元,市盈率PE就近50倍,价值投资说没有安全边际不买,你恐惧对不起涨3倍到150;08年跌回40,PE19倍有价值你贪婪,呵呵给你拦腰砍一半直下20。另一私募名人李驰就是如此,老是提他并不是与李驰先生过不去,只是其私募基金业绩公开,李驰先生本人也够坦诚,在电视节目上交代了金融股的投资历程,6000点前所持金融股实现了胜利大逃亡,所持中信证券足有十倍涨幅,当然手中的中国平安和银行股也涨幅惊人。不是说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巴菲特12抛中石油(H),最终中石油(H)20多才现高点,除此以外巴菲特还拥有可口可乐等从未出售过的5只股票。难道不会高抛的大师只有徒弟般的水平?尽管会高抛的李驰具备了师傅级的水准,但其管理的基金最后还是避免不了巨亏的命运。所以我始终对于银粉们叫嚣银行是未来的五倍十倍股很不以为然,对能晒出远超大盘的短期亮丽投资业绩的更是不屑一顾。短期亮丽业绩的出现不是博对了板快就是满仓操作,长期而言无法形成稳定的复利增长。
预测牛市满仓死捂平安,等待市场疯狂卖出平安是我过去不成熟的投资表现,值得好好反思。长期股票投资要摆脱牛熊思维,凡股龄二十年以上的我想更能体会这句话的深刻内涵。A股历史上单单指数翻2到3倍以上的大牛市行情出现了不下5、6次,但根本改变不了大多数人亏钱的宿命。所以巴菲特要说“投资季节而非天气”,而不说“投资熊市收获牛市”。细究伯克希尔的长年业绩,市场好时,其业绩往往逊于大盘涨幅;相反市场不好时,却低于大盘跌幅。伯克希尔的常备巨额现金拖累其牛市业绩,但抵御了系统风险和熊市的冲击;周期类和非周期类股票的合理组合,有力抗击了市场风格不可预知的变换;近乎苛刻的买入标准尽可能避免了买错带来的巨大亏损。这防守重于进攻的配置组合长此以往反倒成就了大师的首富地位。
中国平安上200那又如何,说这句话的本意并非要贬损平安,也不是为抛掉一点平安来找理由。平安是好公司这点是无庸置疑的,现时的平安与07年时相比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同行对手中国人寿相比,虽然近期人寿股价比平安涨得快得多,但是看主业保费数据;人寿07年总保费1966亿元,2014年11月总保费3127亿元,增加了1.59倍;平安07年总保费1007亿元,2014年11月总保费2987亿元,增加了2.97倍。07年平安的总保费几乎是人寿的一半,而如今平安与人寿的总保费即将拉平,平安的竞争力和公司的执行力可见一斑。想当初博友沈醉三千年组织平安俱乐部,也掀起了对平安的大辩论,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平安的投资能力,“老股民”当时就分析了平安07年牛市高峰时股票仓位重,08年熊市时股票仓位轻,高抛低吸的能力还不如他,是投资能力低下的表现。当然现在我们把这个问题已经看了很清楚了,保费是负债具有很大的财务杠杆且体量庞大既要考虑风险性又要兼顾流动性,还得看久期,所以资产管理和配置是第一位的,至于权益类的部分并不占多大份额,也不是决定性的,但股票上涨在杠杆的作用下对净资产的快速提升效应非常显著,这也就很好解释了人寿的股价上涨幅度要远超综合金融的平安。因而保险股可简单理解为高风险高收益的分级基金B类。平安在牛市里的题材还很多,互联网金融、陆金所和平安证券分拆上市等都可以拿来作为上200的理由。但从价值投资出发其本质是不言而喻的。是投机还是保值增值,价值取向决定各自应对的方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