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蓝筹僵尸股被忽视的另类价值》一文中罗列了二十年前如果进行长期投资到目前的股息率回报情况(见表1)。在此我并非想用看后视镜的方式来寻觅将来的长牛股,因为人是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单纯用历史规律来映照未来是没有意义的。不过历史虽然不可能简单的重复,但会有其韵律可供我们品味和思考。至所以绝大多数人不愿十年、二十年的长期投资,除了抵挡不住二级市场价格波动以及牛熊转换的巨额价差外,恐怕认为越是长期公司的不确定性越高不无关系。至于巴菲特的高回报主要靠长期投资,可能大家以为毕竟其是股神自然站得高看得远,我们凡人无法借鉴也根本不能复制。尽管巴菲特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知能力和对公司商业模式和发展路径的洞察力我们无法比肩,但其众多的苦口婆心的忠告我们一般人是能理解的,对我们的投资实践也是大有裨益的。例如:将股票视为生意的一部分、应该选择自己了解和看得懂的行业和公司,有所为有所不为“回避妖龙,而不必冒险屠龙”、注重安全边际等等。表面上看由于竞争的存在就长期而言很多公司的生存都有问题,似乎长期投资不确定性高。而短期的价差收益较容易落袋为安好象风险低确定性高,但拉长时间来考量你未必还会有这样的感觉。因为价差收益的获得与失去的概率随着时间的延续越来越接近50%,何况中国市场历来牛短熊长,即使给你07年的超级大牛市,大多数人还是以亏损收场。而长期投资公司则不然,就如青岛啤酒只要啤酒有人喝公司能经营下去,尽管其几十年一成不变的啤酒产品没有像白药那样的拥有国家保密配方的保护,护城河自然不深也不宽阔、公司那么多年除了啤酒以外未见使人眼前一亮的新产品推出、商业模式和营销策略也太过传统几无新意、管理层也未现像格力董明珠那般的狠角色、财务数据方面:净资产收益率ROE这个判断是否好公司的标志性指标(15%)在20年里也只有3年超过15%,在07年前甚至没有一年在10%以上;常年的毛利率也只有40%左右远低于张裕葡萄酒的68%更别提白酒茅台的90%了;每年的营收环比增长也就在10%-16%之间根本沾不到高成长的边。对青啤这个股票,唯一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十年前上海证券组织的请了一位迄今还活跃的著名分析师的讲座,谈的主要内容就是什么是好股票,其中好股票的例子是东方明珠,坏股票就选了青啤。坏的理由从93年上市后只分红股票1股未送,缺乏题材和故事又有H股。无非就是股价没弹性,上市十多年就在4块-10块钱之间波动。而东方明珠94年上市后多次送配股,题材和故事层出不穷,94年里出现3个月从9元涨到39元;99年的网络股行情从最低13元左右暴涨到53元。但我们再回到20年前在同一天各自买入东方明珠和青啤,再来比较上市公司给股东的回报。见下表。
|
买入时间
|
买入价格(元)
|
2013年的分红(元/股)
|
股息率%(税后)
|
当前价
|
股价收益%
|
青岛啤酒
|
1994年10月17日
|
3.56
|
0.45
|
11.4
|
39.12
|
998.8%
|
东方明珠
|
1994年10月17日
|
5.6
|
0.065
|
1.0
|
10.98
|
96.0%
|
到底谁是好公司谁是坏公司见表后一目了然。进一步分析两者差距存在的原因。青啤多年对主业的专注,以简单为美恪守本分是占尽优势的主因。就以再融资为例。青啤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再融资是2001年的增发,也就募集了区区3.58个亿,并且都投向了主业。而东方明珠共增发1次配股3次募得资金27.9亿。投资项目五花八门,最终都没有东方明珠电视塔收门票效益好。其实再融资本身没有对错,万科就是再融资促进发展的典型成功案例,而青啤是理性再融资的代表,完全以股东利益出发,根据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求,需要就融不需要就不融。
当今社会变化和发展日新月异,新生物新信息层出不穷,资本市场的财富梦,使人变得更进取也更浮躁,但有时还是需要我们停一停、慢一慢、想一想。是否有些本质规律的东西是不是一定会变,想清楚了自然就会坚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