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股市再融资和法人股解禁一向被认为是洪水猛兽。究其原因无非是资金面决定股价的思维在作怪。其实脱离基本面和内在价值很远的高泡沫股票对再融资和法人股解禁这类扩大供给抽取资金的因素相当恐惧和敏感,而对价值股并无太大影响。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处于同行业的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在07年的大牛市平安最高价约150元;人寿最高价约75元,平安比人寿高了1倍。在08年的大熊市人寿的最低价跌到20几块,平安受富通投资失败的影响最低也跌到20块,两者几乎相等。自此以后的5年里,平安既有增发及可转债的再融资又有巨额的法人股解禁,平安的大股东也由汇丰换成正大,平安几乎成为全流通的超大盘股票。而人寿的大股东人寿集团占68%股份,且股份基本锁定,实际的流通股并不大,更未进行过一分钱的再融资。按股市大多数的习惯思维盘小、从无再融资、更无法人股变现的人寿理应股价比平安高,但事实上这五年来平安股价始终比人寿高2倍以上,尤其近几年两者比价均稳定在2.8倍上下。此种情况很好地验证了长期股价的表现最终由公司基本面来决定。
再融资并不简单等同恶意圈钱,很难想象不进行多次增发融资万科能成为现在这样既有效益又有规模的中国第一地产航母。但也不可否认我们资本市场也存在不少公司忽视股东的根本利益以发展为名融资圈钱盲目上项目最终导致亏损的现象。所以再融资也好,T+0、股指期货和IPO也罢,无所谓好坏之分。政策面也是如此,没有一家企业能不练内功完全靠政策扶持靠税收优惠而长期生存的。从长期的价值投资角度看,政策面和宏观资金面对公司的长期内在价值提升起不到多大作用,大家忽视它也无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