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一财经频道在晚上有个“解码财商”栏目。昨天请到了素有资本猎豹之称的刘益谦,他在2013新财富中国富豪榜以170亿身家排名第三十名。在中国股票市场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很多民间高手依仗所谓的股市秘籍横行一时,最终悄无声息。要论民间的真正股市英雄非二刘莫属。一个是深圳的万科个人股东刘元生,另一个就是上海滩的刘益谦。当时在上海与刘益谦齐名的还有股市名人杨百万,不过常年与股市拼刺刀的他,没能在股市发达也只得黯然退出二级市场以上课写文章为生。所以现在竭力高调上媒体上电视无私奉献炒股法宝的所谓高手口才都很了得,但冷静观察这些高手基本是说对了大肆宣扬,说错的避而不谈。证监会不让公开荐股,那么就利用名气出书赚钱。而刘益谦在节目中说的很明白,根本不相信什么技术分析,也就不主张追涨杀跌,他认为画这线画那线只代表昨天,并不能正确指示明天。
刘益谦初中毕业后就开始创业,当时做过很多行业。他最初创立了一个生产皮包的家庭作坊。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刘益谦又做了两年的出租车司机。此后,他还开过百货商店。90年代初,刘益谦在刚刚成立的证券市场中发现了机会。在资本市场取得的第一次成功来自100股“豫园商城”股票。1990年,刘益谦以每股100元的价格买入100股“豫园商城”,因为当时人们对股票的认识不足,一些股票被过度炒作,1991年,刘益谦的100股股票竟以每股1万元的价格卖出,净赚了近100万元,刘益谦直言这是他的第一捅金。低成本介入,大手笔投资,然后静待升值,刘益谦在资本市场上的成功经验为其新理益公司的运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敏税的嗅觉。刘把握住了机会,财源滚滚而来。当市场中人士惊叹法人股是“中国股市最后一座金矿”时,新理益已将十几家上市公司的法人股纳入囊中,先后进入10多家上市公司前10大股东之列,要知道当时的法人股五年还是十年何时流通事先根本无人知晓。
51岁的刘益谦,其致富历程,或许谁也无法拷贝,因为,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的过程中,那些非理性的参与者们为个别幸运者创造的暴富机会,几乎是永远地成了历史。刘益谦坦言并不拘泥于什么高深的理论,他的投资理念也很简单,无非是以投资的心态介入,以投机的心态来操作。这与巴菲特的在“恐慌中贪婪;在贪婪中恐慌”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复制和模仿注定是死路,无论刘益谦还是巴菲特,其理念和方法只能借鉴不能生搬硬套。巴菲特对公司自身的经营和发展有非凡的洞察力当然可以十年二十年地持有,而我们就未必。刘益谦人弃我取相信法人股早晚会流通,,而我们就未必有那么样的自信和耐性。如果硬要模仿,你就去买B股看看有没有当初法人股流通后的暴利机会,但考虑到众多B股比同类H股的股票估值要高,你还有没有信心等下去。
与巴菲特相同刘益谦也认为投资是一场马拉松,不必过于在意阶段性收益的好坏。但明显不同的是巴菲特长期拥有像可口可乐、吉利、富国银行等津津乐道的伟大公司,而刘益谦除了城隍庙(现在的豫园商城)外大家基本没印象他还拿过什么大牛股,所以刘益谦主要是擅长捕捉市场性的大机会。就此看来我们不仅要耐心获取公司本身增长带给我们的回报,也不应错过因市场非理性提供给我们的获利机会。
本人在股市摸爬滚打多年,自感各种理论方法已基本熟记于心,随着时光的流逝和经验的积累,对股市的认知也愈加深刻,把风险置于较高层面来防范本身无可厚非,只是面临机会下重手的勇气和果敢相比以前逊色不少。对于风险,刘益谦的一句:“作为男人不应惧怕风险,而应勇于驾驭风险”这是何等的气魄,不愧为一代股市枭雄。确实富贵险中求的豪迈来自于自信,而自信则来源于对事物规律的正确认知和内心的足够强大。
在节目中刘益谦还谈了对后市的看法。定增停了两年后,在去年底参加了包钢的增发。说明他又重新看好了后市的机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