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点中国平安中报

(2013-09-09 22:02:19)
标签:

股票

分类: 中国平安

    应网友csyoof的要求我也来试着评点一下中国平安的中报。由于平安有三分之二部分是保险公司我就不分析净利润了,再者平安有三分之一部分是银行,那么内涵价值也不关心了,只关注净资产的变化。请看表一。为了比较的一致性,本人把表中2013年上半年净资产均还原了分红。

表1

 

 

2012年末净资产

2013年上半年净资产

2013年上半年净资产增长%

金融地产

兴业银行

8.34

9.86

18.23

民生银行

5.75

6.68

16.17

招商银行

9.29

10.47

12.70

建设银行

3.77

4.238

12.41

农业银行

2.31

2.586

11.95

工商银行

3.22

3.59

11.49

宁波银行

7.67

8.55

11.47

浦发银行

9.52

10.56

10.92

平安银行

10.34

11.44

10.64

交通银行

5.12

5.58

8.98

平安

20.16

22.12

9.72

人寿

7.82

8.3

6.14

新华

11.5

12.08

5.04

太保

10.61

10.63

0.19

海通

6.12

6.27

2.45

中信证券

7.85

7.93

1.02

万科A

5.8

6.23

7.41

消费医药

贵州茅台

32.89

39.87

21.22

五梁液

8.21

9.73

18.51

张裕

8.63

9.71

12.51

青岛啤酒

9.23

9.96

7.91

上海家化

4.02

4.54

12.94

双鹭药业

4.46

5.15

15.47

云南白药

10.12

11.46

13.24

东阿阿胶

6.49

7.32

12.79

恒瑞医药

4.22

4.32

2.37

其他

烟台万华

3.84

4.55

18.49

中石化

4.54

4.89

7.71

格力

8.89

9.2

3.49

 

    从表1可见,半年内净资产增速超18%的有贵州茅台、五梁液、烟台万华、兴业银行。半年内净资产增速超12%的有民生银行、双鹭药业、云南白药、上海家化、东阿阿胶、招商银行、张裕、建设银行。万科净资产增速只有7.41%,可能是由于地产结算的关系,往往到年底情况会好很多。中国平安净资产增速为9.72%,尽管领先其他保险公司,但其净资产增速10%不到与以上的这些老牌绩优股有了一定的差距。其原因还是这半年股市太熊,上证指数2012年收盘是2233;2013年6月28日收盘价是1979,整个半年指数下跌了11.4%。同样与股市关系比较密切的券商股,受股市下跌影响海通、中信证券的半年内净资产增速分别为2.45%和1.02%。如从这个角度看平安的相对表现还不错。当然今天指数大涨稳稳站上2200,乐观的看如到3季末指数也能在2200点之上,那么上证指数就不下跌,平安的净资产增速就有可能追上那些老牌绩优股了。我对今年平安的净资产增速达20%保持充分信心,如愿的话平安到年底每股净资产将达24.2元,至于二级市场价格如何折腾我不想特别关注。每股净资产将是我内心的二级市场价格。如意算盘平安年净资产增速保持20%(保持如此增速难度也是很高的),十年后每股净资产达150元再加上每年的不多的分红就非常满足了,我自己的钱耗得起。说十年很长,但扪心自问我们虚度了多少个十年。

    对于这些绩优股的静态估值,我本人有个非常规的估值法,这在我的《安全边际的再思考》一文中有过涉及。如何评价这些蓝筹股是否低估或低估的程度如何?就是把5年的每股净资产增长与5年的股价增长做个比较,看看在5年多里到底是每股净资产增长增加得多还是股价涨得快。由于股价的最高点一般都由脱离基本面的炒作造成的,反观其历史最低点均有接近价值或低于价值的情况出现。因此我选取2008年上证10月28日的最低点1664时每个股票的最低点作为基点,同样以这次中报公布后的8月30日的每个股票的最低点作为终点。此比较尽管未必科学,但大家选用的标准一致,相互比较至少还算公平。不过要排除在这5年里进行大额增发的一些股票,例如:交通银行、平安银行、苏宁、宏源证券等。因为增发会导致每股净资产不是因业绩的原因而突增,好在这类股票数量并不多。请看表2:

表2

 

08年末每股净资产

08年最低价

2013年中报每股净资产

08年至当前的每股净资产增长率%

2013年9月2日收盘价

08年最低价末至13年9月1日收盘价的增长%

股价增长与净资产增长的差值

张裕A

3.7

28

9.71

162.4

30.78

9.9

-152.5

五梁液

3

11.69

8.93

197.7

18.33

56.8

-140.9

贵州茅台

10.2

76.54

33.46

228.0

151.90

98.5

-129.6

中国平安

8.79

19.9

21.82

148.2

35.16

76.7

-71.6

中国神华

7.49

16.08

12.03

60.6

16.72

4.0

-56.6

万科A

2.9

4.8

6.05

108.6

9.29

93.5

-15.1

恒瑞医药

1.93

15

4.24

119.7

31.84

112.3

-7.4

兴业银行

3.62

4.24

9.3

156.6

10.7

152.8

-3.8

中国太保

6.33

10

10.28

62.4

17.18

71.8

9.4

民生银行

2.38

3.15

6.53

174.4

9.1

189.2

14.8

山东黄金

1.59

6.6

5.71

259.1

24.89

277.1

18.0

东阿阿胶

2.68

12.58

7.32

173.1

39.3

212.6

39.4

青岛啤酒

4.65

14.4

9.96

114.2

41.50

188.2

74.0

上海家化

1.86

9.7

3.83

105.9

54.36

462.7

356.8

 

   从表2可见,五年多的最低股价增长与净资产增长相比最为落后的前三名分别为:张裕A的-152、五梁液的-140、贵州茅台的-129。当然这是静态估值最低前三名。第四位就轮到中国平安的-71。其实真正静态估值最低是未列入表格的张裕B,其市盈率已降到10倍以内,这在消费板快里非常罕见,在此板快里的青岛啤酒市盈率都在20倍以上。对于最近跌停的贵州茅台大家议论最多,首先要说明的是本人对茅台确实没有深入研究,单看静态估值也确实吸引人,包括股息率已达4.36%,并且按巴神的说法好公司股价越低越好,提供了更好的买入和增仓机会,但斌应该为茅台下跌而欢呼而不应追求一年内茅台站上300元。其次从巴菲特对喜诗糖果的分析也很受启发,茅台的护城河与喜诗糖果类似,并且都具有轻资产和自由现金流充沛的特点,伯克希尔收购喜诗糖果后不要求其扩大生产规模,就拿它的现金流进行投资,这是相得益彰极其有效率的模式。而反观茅台在不断投入资金建更多工厂,其不断扩大产能在目前的形势下,必然导致净资产收益率的下降。我认为茅台最好能被投资能力强的机构收购掉或者把利润作为分红全部分掉,而不是把利润再投入到新建工厂和机场等效益差的项目中去,这将是符合股东最大利益的。惟有如此我才把它作为养老股持有。茅台位于经济欠发达的贵州省,贵州国资委是其最大股东使茅台承担了输血贵州的社会责任,但此因素对小股东并不有利。

表3

 2013年中报

净资产(亿)

保险投资资产(亿)

权益投资比例%

股票和基金(亿)

权益投资占净资产的比例%

平安

1727

11504

9.40%

1077

67.7%

人寿

2300

18500

7.50%

1398

61%

太保

970

6610

10.3%

684

70.5%

新华

376.7

5165

8.20%

425

112%

   

    从表3可见,权益投资占净资产的比例%平安、人寿、太保差不多保持在70%左右,而新华高达112%。并且平安权益投资大头配置在三大行,如股市大涨,那么新华由于杠杆最高其净资产上升也会最快,反之股市大跌,新华的净资产下降也会最快。

平安的股票投资还是可圈可点。首先是战略投资平安银行,原先平安集团投了约480亿,至2013年中期,平安已分得平安银行利润和分红共计116亿,离回本还剩364亿。其次对云南白药的财务投资,目前平安持有6500万股,成本是21.44元/股,投入13.9亿,按9月9日云南白药收盘价106元,浮赢55亿,相对原始投入有整整4倍以上的收益。对上海家化集团花51亿收购,在家化上市公司持有1.8亿股,按9月9日上海家化收盘价54元,浮赢46.2亿,还未计算家化集团的资产,尽管平安与家化有纷争,但毫无疑问是状好买卖。还有平安投资的1号店也发展良好。当然好的投资标的毕竟少。但对比其他保险巨头平安在这方面的优秀是毋庸质疑的。今天平安银行公告:平安集团以148亿与每股净资产相当的价格11.17元增资平安银行。那么平安对平安银行总投入达到600多亿占目前净资产的34.7%,显然平安银行成为平安很大的看点。那么如何来看银行呢?银行坏帐暴露的充分性取决于宏观经济面,宏观经济面又被房地产所绑架。李嘉城最近在大肆抛售中国资产,这次李超人是否判断正确呢?信李克强还是李嘉城,大家只能独立判断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