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金和银量的测定

(2013-11-02 15:08:53)
标签:

化学分析

文化

分类: 化学分析及管理

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金和银量的测定

方法1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银量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铜精矿中银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铜精矿中银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10.0~300.0g/t。

方法提要

    试料经硝酸、高氯酸溶解(若含硅高时加少许氟化氢铵),在稀盐酸介质中,用原子吸收光谱仪于波长328.1 nm处,以空气-乙炔火焰测量银的吸光度,扣除背景吸收,按标准曲线计算银量。

试剂

3. 1 氟化氢铵。

3. 2 盐酸(1.19g/ml)。

3. 3 硝酸(1.42g/ml),优级纯。

3. 4 高氯酸(1.67g/ml)。

3. 5 银标准贮存溶液:称取0.1000g金属银(>99. 95%)于200ml烧杯中,加20ml硝酸(1+1),加热至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移入200ml棕色容量瓶中,用无氯离子交换水稀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500ug银。

3. 6 银标准溶液:移取20.00ml银标准贮存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用硝酸(1+99)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100ug银。

4 仪器

    原子吸收光谱仪,附银空心阴极灯。

    在仪器最佳工作条件下,凡能达到下列指标者均可使用。

    特征浓度:在与测量试料溶液的基体相一致的溶液中,银的特征浓度应不大于0.018ug/ml。

    精密度:用最高浓度标准测量10次吸光度,其标准偏差应不超过平均吸光度的1.0%,用最低浓度的标准溶度(不是“零”标准溶度)测量10次吸光度,其标准偏差应不超过最高浓度标准溶液平均吸光度的0.5%。

工作曲线线性:将工作曲线按浓度等分成五段,最高段的吸光度差值与最低段吸光度差值之比不小于0.85。

5 试样

5.1 样品粒度应不大于0.082mm。

5. 2 样品应在100~105℃烘干1h后置于干燥器中冷至室温。

6 分析步骤

6.1 试料

    按表1称取试料,精确至0.0001g。

表1

银含量g/t

试料量g

测定体积ml

加盐酸ml

10.0~40.0

0.5

25

2.5

>40.0~100.0

0.5

50

5.0

>100.0~300.0

0.3

100

10.0

    独立地进行二次试验,取其平均值。

6. 2 空白试验

    随同试料做空白试验。

6. 3 测定

6. 3.1 将试料(6. 1)置于250mL烧杯中,加入少量水润湿,加入15mL硝酸(含硅高时加入少量氟化氢铵),盖上表皿,加热溶解并不时摇动,溶至小体积加5mL高氯酸继续加热至冒烟时,移低温处继续溶解直至杯底无黑渣,取下稍冷,加入5mL盐酸,继续加热至高氯酸冒白烟,蒸至湿盐状,取下冷却。

6. 3. 2 按表1加入盐酸,用水吹洗表皿和杯壁,加热使盐类溶解,取下冷却至室温。

6. 3. 3 将溶液(6. 3. 2)移入容量瓶中,用水稀至刻度,混匀,静置(或干过滤)。

6. 3. 4 使用空气-乙炔火焰,于原子吸收收光谱仪上,按附录A表A1的波长,以随同试料的空白试验溶液调零,测量试液的吸光度,扣除背景吸收,自工作曲线上查出相应的银浓度。

6. 4 工作曲线的绘制

6. 4. 1 移取0,0.20,0.40,0.60,0.80,1.00mL银标准溶液,分别置于一组100mL容量瓶中,加入20.0mL盐酸,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6. 4. 2 在与测量试料溶液相同的条件下,以“零”浓度溶液调零,于附录A表Al的波长处,测量银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以银浓度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7 分析结果表述

按式(1)计算银的含量:

Ag(g/t)=c.V/m0     ....(1)

式中:c--自工作曲线上查得的银浓度,ug/mL;

      V--试料溶液的体积,mL;

    m0--试料的质量,g。

    所得结果表示至一位小数。

允许差

实验室间分析结果的差应不大于表2所列允许差。

                          表2             g/t

银含量

允许差

<20.0

5.0

>20.0~50.0

8.0

>50.0~100.0

12.0

>100.0~300.0

25.0

 

方法2  火试金法测定金和银量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铜精矿中金和银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铜精矿中金和银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Au0.50~40.00 g/t; Ag50.0~2500.0g/t。

10  方法提要

    试料经配料,高温熔融,融态的金属铅捕集试料中的贵金属形成铅扣,试料中的其他物质与熔剂生成易熔性熔渣。将铅扣灰吹,得金银合粒,清除合粒表面粘附杂质,经硝酸分金,用滴定法测定银量,重量法测定金量。

11  试剂

11.1 碳酸钠:工业纯,粉状。

11.2 氧化铅:工业纯,粉状(含金<0.5g/t,银<5g/t) o

11.3 二氧化硅:工业纯,粉状。

11. 14硫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

11. 14. 1配制

    称取0.5g硫氰酸钾,置于100mL烧杯中,加水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混匀。静置一周后过滤,备用。

11. 14. 2标定

称取三份10.00~15.00mg纯银分别置于50mL瓷坩埚中,加入10-15mL硝酸(11. 12),微热溶解并蒸至约1~2ml,加入少量水和0.5mL硫酸铁按指示剂,以硫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浅红色即为终点。

按式(2)计算硫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

c=m1/M.V1    .....(2)

式中c--硫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

m1--称取银的质量,mg;

V1--标定时,滴定银所消耗硫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M--银的摩尔质量,g/mol

三份标定结果的极差值不大于4x10-5mol/L时,取三份标定结果的平均值,否则重新标定。

12  仪器和设备

12. 1 天平。

12.1.1 上皿天平:感量1g。

12. 1. 2 分析天平:感量0.001g。

12. 1. 3 微量天平:感量0.01mg。

12. 1. 4 超微量天平:感量0.001mg。

12. 2 试金电炉:最高加热温度1350℃。

12. 3 粘土坩埚:材质为耐火粘土,外型高度为130mm,顶部外径90mm,底部外径50mm,容积为300mm左右。

12. 4 烘箱。

12. 5 灰皿机。

12. 6 试样粉碎机。

12. 7 灰皿:顶部内径35mm,底部外径40mm,高30mm,深约17mm。

    制法:1份重量的骨灰与3份重量的水泥(425号)混匀。加入适量水搅匀,在灰皿机上压制成型,阴干三个月后备用。

12. 8 瓷坩埚(低型):容积为30mL。

12. 9 瓷坩埚:容积为50mL。

12. 10 铸铁模。

12. 11 医用止血钳。

13  试样

13. 1 样品粒度应不大于0.082mm。

13. 2 样品应在100-105℃烘干1h后置于干燥器中,冷至室温。

14 分析步骤

14.1 试料

    根据试料中铜、金、银和硫的含量情况,每份称取15~25g试样,精确至0.001g。

    独立地进行(至少)二次测定,取其平均值。

14. 2 空白试验

14. 2. 1 随同试样做空白试验(平行测定三份,取其平均值)。

14. 2. 2 试验方法

称取25g碳酸钠,200g氧化铅,15g二氧化硅,7g硼砂,4g淀粉,覆盖约10mm厚氯化钠,以下按14. 3. 2~14. 3. 4条进行。

14. 3 测定

14. 3. 1 配料

    根据试料的化学组成及试料量,按下列原则于粘土坩埚中进行配料并搅匀,覆盖约10mm厚氯化钠。

碳酸钠:试料量的1.5倍。

氧化铅:30倍于铜量或25倍于硫量加上铅扣量(若含铁、砷、锑、铋、镍等高时,适当增加其用量)。

二氧化硅:加入量按等于0.5硅酸度的渣型计算所需量。

硝酸钾、淀粉:根据试料中硫及碳的含量,适当加入。

14.3.2 熔融

将配好料的坩埚置于900℃的试金电炉中,升温30min到1100℃,保温15min出炉,将熔融物倒入已预热过的铸铁模中,保留坩埚以备再熔融处理。冷却后,铅扣与熔渣分离,保留熔渣,以备再处理。将铅扣锤成立方体。适宜的铅扣应为表面光亮,重30~45g,否则应重新调整配料,熔融。把熔渣去掉覆盖剂后收回原坩埚中。

14. 3. 3灰吹

将铅扣放入已在900℃试金炉内预热30min的灰皿中,关闭炉门1~2min,待铅液表面黑色膜脱去后,稍开炉门使炉温尽快降至840℃进行灰吹,当合粒出现闪光后,灰吹结束。将灰皿移至炉门口,稍冷后放入灰皿盘中,保留灰皿残渣以备处理。

14. 3. 4分金

    用医用止血钳取出金银合粒,刷去粘附的杂质,锤成薄片,置于30ml瓷坩埚中,加入10ml热硝酸(11. 11),在低温电热板上保持近沸,蒸发至约2mL,取下稍冷,再加入10ml热硝酸(11. 12),蒸至约2ml,取下冷却。用热水洗涤坩埚壁,用倾泻法将溶液移入50ml瓷坩埚中,用热水洗涤坩埚壁2次。冷却后加入0.5ml硫酸铁铵指示剂,用硫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浅红色即为终点,将盛有金粒的瓷坩埚置于高温电炉上灼烧5min,取下冷却后称量。

注:当合粒中银和金的比例小于3:1时,应向合粒中补加纯银,方法为:称取3倍于合粒量银,用铅箔将合粒和纯银包裹。以下按14.3.3~14.3.4条进行。

14. 3. 5 补正(残渣再处理)

将坩埚中存放的溶渣和灰皿放入粉碎机后加入50g碳酸钠、15g二氧化硅、20g硼砂、4g淀粉,搅匀,覆盖10mm厚氯化钠,以下按14.3.2~14.3.4条进行。

15  分析结果的表述

按式(3)、式(4)分别计算金银含量:

Au(g/t)=(m2+m3-m4)/m0 ×103  .....(3)

Ag(g/t)=c.(V2+V3-V4).0.10787/m0 ×103   ....(4)

式中:m2--第一次金银合粒分金后获得金的质量,mg;

      m3--残渣再处理回收金的质量,mg;

      m4--第一次试金空白合粒中金的质量,mg;

      c--硫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mol/L;

      V2--第一次滴定银分金后消耗硫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体积,mL;

      V3--残渣再处理后消耗硫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体积,mL;

      V4--第一次试金空白合粒和残渣空白回收的银消耗硫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体积,mL;

      m0--试料的质量,g

0.10787--与1.00mL硫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c(KSC)=1.00mol/L相当的质量,g/mol。

    所得结果,金量表示至二位小数;银量表示至一位小数。

16  允许差

    实验室间分析结果的差值不大于表3所列允许差。

                          表3                   g/t

金含量

允许差

银含量

允许差

0.50~1.20

0.20

50.0~100.0

12.0

>1.20~2.00

0.50

>100.0~500.0

25.0

>2.00~3.00

0.70

>500.0~1000.0

50.0

>3.00~4.00

0.80

>1000.0

60.0

>4.00~5.00

1.00

 

 

>5.00~7.00

1.20

 

 

>7.00~10.00

1.50

 

 

>10.00~15.00

1.80

 

 

>15.00~20.00

2.00

 

 

>20.00~30.00

2.50

 

 

>30.00~40.00

3.00

 

 

>40.00

4.00

 

 

                                附录A(提示的附录)

仪器工作条件:使用PE-1100B型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银量的工作条件如表A1。

                           表A1

波长.nm

328.1(332.3进行背景校正)

灯电流.mA

7

光谱通带. nm

0.7

观测高度.mm

7.0

空气流量. L/min

8.0

乙炔流量.L/min

2.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