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术交流 推进深空探测

标签:
卷首语深空探测 |
分类: 深空探测 |
深空探测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领域,是人类进行空间资源开发与利用、空间科学与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深空探测工程所带动的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的进步,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参与到深空探测活动中,并不断取得新的成果。2004年我国正式启动月球探测工程(即“嫦娥工程”),目前已经发射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和“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取得了丰硕的探测成果。
深空探测涉及的学科领域很多,其中既包括基础科学研究,也涵盖工程实践。深入开展这一领域的学术交流,成为当今高校一种迫切的现实需要。2009年,教育部成立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目前已成为积极推进全国高等学校多学科、多层次、多渠道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的有效途径,也为高校联合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联合研究中心成立后,在中心、分中心、成员单位之间建立了信息快速交流机制,同时有效整合了高校资源,承担了深空探测技术和工程研发任务,并开展了相关深空探测技术国际合作,促进了深空探测技术交流;同时也推进了相关新兴的学科建设,开展了深空探测领域的科普工作,为培养深空探测事业专业科技人才搭建了有效的平台。
以基础研究为创新源泉,以高新技术为创造动力的深空探测前沿研究,将大大促进我国空间天文、空间物理、空间生命科学、对地观测科学和空间材料科学等科学领域的创新和发展,这些学科的研究又将带动更多的基础学科门类的共同发展,有利于打开学术共同体的突破口,对于深空探测实践工程技术的消化、优化和二次开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大学科普》杂志本期科学选题为“深空探测”,有助于跨学校、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开展高端科学传播,使其更进一步发挥高校在深空探测研究领域的重要作用,推进高校人才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