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时空脉冲强磁场成形制造基础研究

2011年12月18日,由华中科技大学承担的国家“973计划”项目“多时空脉冲强磁场成形制造基础研究”启动工作会议在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隆重举行。出席会议的专家和领导有973顾问组专家中南大学钟掘院士、华中科技大学熊有伦院士,973制造与工程领域咨询组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林忠钦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雷源忠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 虞烈教授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朱剑英教授,以及教育部科技司基础处张瑜副处长、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墨宏山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潘垣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段正澄院士项目组专家有北京科技大学谢建新教授、西北工业大学杨合教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徐坚教授,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为脉冲强磁场专家、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李亮教授。
国家“973计划”“多时空脉冲强磁场成形制造基础研究”是2011年新增 “制造与工程科学”领域首批立项项目之一, 主要针对脉冲强磁场成形技术在板管零件制造方面的巨大技术优势和我国研究基础薄弱的现状。该项目拟围绕我国航空航天运载器对高性能、高可靠性板管构件重大需求,通过对多级多向脉冲强磁场成形技术装备原型的创新设计,全面揭示多时空脉冲强磁场作用下的塑性流动、扩散复合及组织结构演变等科学规律。建立以控形与控性相结合的脉冲强磁场柔性成形制造新原理和核心技术体系,实现传统电磁成形的辅助成形向超常能场驱动下的精确塑性流动控制的直接成形的跃升,实现我国板管零件成形制造能力的突破与跨越,适应复杂、高性能、大尺寸以及难变形材料板管零件的成形要求,强有力地支撑国家安全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项目以多级多向脉冲强磁场系统结构布局优化及设计准则研究、多时空脉冲强磁场作用下的材料宏观成形过程的基础问题研究、电磁驱动高速变形下材料的微观结构演变规律及性能研究等为主要研究内容。拟在五年内完善并建立多时空脉冲强磁场成形制造的理论体系,探究复杂板管零件成形制造过程的科学问题,揭示电磁驱动高速变形下材料的微观结构演变规律及变形机制,使我国的多时空脉冲强磁场成形制造研究水平跻身国际前列,为我国航空航天运载器中的一些关键板管零件的高性能、高效率和高品质制造提供核心技术,建立复杂板管零件多时空脉冲强磁场制造技术体系,取得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力争培养一批在脉冲强磁场成形及相关领域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人才,造就一支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成形制造研究队伍。
该项目的实施,必将促进我国航空航天复杂结构零件制造成形能力的突破和跨越式发展,对我国航空航天运载器及航空航天事业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http://s9/mw690/003uENFrgy6FPBnc3Ve9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