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科学教育的启示
(2013-12-29 00:28:00)国外科学教育的启示
四川外国语大学
乐勇,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英语、英汉翻译、英汉口译、文化和商科教学、科技英语翻译以及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
主要发表论文和出版专著有:《双语教学大突破—技能与方法》、《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模拟题集》、《网络英语缩略语》、《外国专家管理信息系统在高校中的应用》、《新古典主义与19世纪建筑》、《加拿大百科全书》、《当代中国名家高小华、历史与现实》等。经过几千年漫长的农业经济时代,由于近代科学的诞生导致了产业革命的兴起,人类历史跨入了工业经济时代。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由工业经济迈向知识经济的步伐不断加快,人类的生存环境与生活质量更加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它的有效应用。未来的国际竞争,焦点是科学技术,最激烈的是人才的竞争。这种竞争的态势要求人才培养和教育体制必须及时跟进与调整,以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如何有效地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已成为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在当今时代,科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比重正逐渐加大。西方尤其是美国,其教育强调以科学探究为中心,重视解决科学教育的普及问题,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亚洲特别是我国的教育偏重基础教育,培养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但对学生约束太多,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东西方教育需要取长补短、相互交融,及时研究、借鉴国外科学教育的人才培养和经验体制十分重要。
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院推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这一标准针对幼儿园至12年级,规定了学生应该知道并能够去做的科学内容,并且提供了对学生学习这些科学内容所达到的程度进行评估的指导方针。通过贯彻实施这部标准,引导学生们通过积极地参加科学探究活动来学习科学,学生们通过这样的活动将可为自己探讨科学问题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科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和深谙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事务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具备科学素养,意味着一个人对日常所见所历的各种事物能够提出、能够发现、能够回答因好奇心而引发出来的一些问题。具备科学素养的公民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作出明智的抉择。
《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明确规定了科学教育的目标:第一,培养学生能由于对自然界有所了解和认识而产生充实感和兴奋感;第二,培养学生能在进行个人决策之时恰当地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原理;第三,培养学生能理智地参与那些就与科学技术有关的各种问题举行的公众对话和辩论;第四,培养学生能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运用一个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人所应有的知识、认识和各种技能,因而能提高自己的经济生产效率。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将科学教育视为一个系统,包括教学标准、科学教师专业进修标准、评价标准、内容标准、大纲标准和系统标准六个方面。内容标准描述了具备科学素养的学生所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教学、评价、大纲和系统标准描述了达到科学教育目标所需的条件,教师专业进修标准描述了达到科学教育目标对教师的要求。提高科学教育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各方的共同参与,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需要系统思考和系统设计,把各方面资源和力量都有效调动到改进科学教育这一重要工作上来,需要统一目标,从而确保这项工作步调统一、首尾相贯。这对正在探索改革的中国教育无疑是最好的借鉴。
《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提出了四条指导原则。第一,科学是面向所有学生的;第二,学习科学是种能动的过程;第三,学校的科学要反映作为当代科学实践之特点的理性传统与文化传统;第四,改进科学教育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育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
标准的设立基于这样一个前提:只要能把学习的机会毫无例外地提供给每一个学生,那么每一个学生就都能获得对科学的掌握。“所有学生,不问其年龄、性别、文化背景或种族背景,不论他们有何残疾、有何志向,也不管他们对学科学怀有什么兴趣和动机,都应该有机会接受科学教育以使自己具有高度的科学素养。” 这部标准面向全体学生,保证了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接受科学教育的机会并且通过多种学习途径获得规定的认识水准和应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科学过程中,学生要获得科学知识,需要其参与以探究为目的的研究活动,将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同从多种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联系起来,把科学内容应用于新的问题里去。学生需要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参与计划,参与决策,参与小组讨论,参与评价。此外,科学的基本特点是以实证为判别尺度、以逻辑作论辩的武器、以怀疑作审视的出发点,因此,学生们需要熟悉科学探究的手段、使用证据的规则、形成问题的方式和提出解释的方法,加深对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的性质以及科学在社会和个人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这一系列问题的认识。
随着科技和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地位的日益增强,科学教育在我国越来越得到重视。纵观中国的科学教育,由于历史文化的影响和应试教育的压抑,需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和体制,深化改革,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国际竞争。美国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反映出先进的科学教育理念和标准,构想的是一个理想的科学教育模式,即:科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让其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指导教学过程,培养学习意识,学习科学,学习如何教科学,学习如何学习;科学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各方的力量和资源,科学教育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事,而是需要持续不断要进行改革。
因此,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使我们不得不在教育改革中呼吁:在中国国家教育政策上必须重视科学教育及其研究,进行科学教学改革,关注科学教育学科的建设,加强科学教育研究人才与科学教师的培养。这不仅有利于我国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以及未来国际竞争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