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拆解长安CS75见证国产汽车的精工实料

(2018-08-03 13:52:01)

中国工业报记者 祁晓玲 

    7月20日,中国工业报记者在位于北京经济开发区的拆车坊直播间现场,见证了一辆长安新CS75被彻底解体。拆解现场,资深汽车媒体人蓝河和拆车专家郭磊,针对新CS75的拆解表现进行了精彩点评。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803/32ddf25a4a0942e59fa2b62714f381f8.jpeg

    据了解,新CS75采用了长安旗下HEEAB高刚度吸能构架式车身,通过科学合理的结构来分散和吸收事故中产生的碰撞能量,最大限度减少乘员舱变形程度,保障乘员生存空间。 

    新CS75前部防护结构主要包括前防撞梁、吸能盒和车身纵梁等,另外在车头前端下方,还设置了水箱下部框架及复合式全框前副车架,这对于提升车辆前端溃缩区有效吸收和分散碰撞能量来说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当车辆前部遭遇撞击时,上方的碰撞能量由“凹”字造型、闭合结构的金属材质前防撞梁接收下来,并迅速向左右两侧吸能盒传递。碰撞能量在吸能盒的溃缩中被吸收了很大一部分,未吸收尽的碰撞能量继续向后,也就是向车身纵梁继续传递,便于进一步被吸收和分散传递。 

    CS75吸能盒同样为金属材质,整体为闭合筒身形式,筒身上下两侧设置了溃缩引导褶皱,在其溃缩吸收碰撞能量时,不但会朝着设计的方向变形,并且还能有效将剩余碰撞能量引导至预定的方向。 

    吸能盒后端为车身纵梁,车身纵梁前段同样设置了溃缩引导褶皱,车身纵梁后段则冲压出沿车身前后方向的纵向凹槽,以提高强度,便于吸收和分散更多碰撞能量,减少车身A柱变形程度,降低车内乘员伤害。 

    新CS75在翼子板内部还设置了一条位置偏上的纵梁,该结构在前部撞击是也能起到有效吸收和分散碰撞能量,减少A柱变形风险,并且为了获得更好的轻量化效果,该纵梁钢板中留出了很多减重孔。另外,前车门为拼接形式,车门内部下方斜置了管型防撞梁,内部上方横置了帽型加强筋,局部钢板还黏贴了止震贴,避免行驶中产生振动导致噪音。管型防撞梁是常见的车门内部防护杠形式之一,该结构既能协助车身ABC柱,车顶梁和门槛梁来构成侧面防护骨架,还能在遭遇前部撞击时分散部分传递到乘员舱前端框架的碰撞能量,同样有利于减少乘员舱变形,保障乘员生存空间。 

    通过这次拆解,长安新CS75内在的“新”技术,“新”工艺品质,“新”特点等诸多新方面完全展现给了公众,再加上新CS75拥有的丰富配置和功能带来的高性价比,由此看来,新CS75的确是国内车市10万元价位中绝对值得考虑的一款高品质SUV。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