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战略成为东风自主的重要支撑
(2016-10-18 16:04:56)
赵三明
在短短的几年之内,东风汽车自主乘用车品牌风神已形成轿车、SUV和新能源三大类别覆盖,涵盖3系(A30/E30)、6系(新A60/A60EV/L60)、9系(东风A9)和X系(AX7/AX5/AX3)的宽范围产品矩阵。
不仅如此,东风集团自主品牌乘用车阵营目前的“四风”系列——即风神、风度、风行、风光,2015年度已经形成80万辆的产销规模,“十三五”末期将进一步形成200万辆以上的产销量,以期在自主品牌中居于领先地位。
那么,在缺乏年产销能力达20万辆以上明星车型的背景下,尽管东风自主的产品线已经足够丰富,产品的梯次也基本拉开,但整体自主阵营要想实现预期的目标,恐怕还要靠体制上的优势——即大自主协同战略。
从近日东风风神AX5在东风常州基地下线可以发现,本来是郑州日产的生产场地,在大自主协同发展战略下,照样可以成为东风风神的生产场所。这种在集团框架下打破了公司、所有制、品牌界限的协同,与整体的乘商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技术研发协同一起,铸就了东风大协同发展的根基,东风大协同战略进一步深化。
大自主协同,带来的是大自主机遇。据专业人士测算,常州东风汽车产业基地建设项目投产后将是一个1∶6的产业,即常州东风产业基地1个单位的产出,可以带动周边配套经济各环节总体增加6个单位的产出。也就是说,常州东风汽车产业基地投产运营后,可实现新增就业1000多人,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带动600亿元的周边配套。东风汽车的配套供应商,以常州周边100公里为半径,已有四、五十家,未来配套商有望达到60%以上。
在大自主协同下,东风自主乘用车事业已经形成了东、西、南、北、中的布局,即东部常州、西部重庆、南部柳州、北部郑州、中部武汉的大战略格局。这些基地和资源根据目标客户需求和配套产业布局,完全可实现品牌交叉配置和资源共享。
在此基础上,在制造协同方面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与成本管控,严格控制产能建设投资,打开集团内部制造资源协调通道,形成制造领域的产能协同,将是东风自主下一步大协同工作的重点,也将是“十三五”规划目标的重要支撑。
前一篇:横看成岭侧成峰
后一篇:纷至沓来:越来越热闹的汽车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