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首个网约车司机禁入标准公布

(2016-07-15 14:15:31)

中国工业报记者 王瑞 整理/点评 
首个网约车司机禁入标准公布 

    日前,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联合滴滴出行发布了移动出行驾驶人员禁入标准,首次明确网约车驾驶人员资格审查的“负面清单”。 

点评

    首次发布的“负面清单”,包括有重大暴力和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严重治安违法、交通安全违法三大类的违法犯罪记录以及精神病人员都将被一票否决,禁止进入移动出行平台。虽然该标准并非政府部门出台的规章制度,但也说明了官方已经开始对网约车进行主动有效的监管。禁入标准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网约车的安全隐患和风险,这也是此前缺乏监管的网约车最受人质疑的地方。如果这一方面的质疑能够妥善消除,势必会促进网约车更加健康快速地发展。 

 

上半年汽车召回创新高 

    有媒体统计,2016年上半年质检总局共发布汽车召回公告60多个,涉及50多个品牌的100多款车型,召回总量大约570多万辆。 

点评

    根据质检总局公布的数据,2016年上半年汽车召回数量已超过去年全年。乍一听觉得汽车存在的问题真是不少,但其实召回并不意味着质量不过关。相反,主动召回正说明了其对产品品质的自信,将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前消除,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汽车的安全性。今年上半年召回的车型,各个系别、各个档次均有涉及,其中,吉利、长城和江铃3家自主品牌也进行了主动召回,但所占比重依然不高。当然,召回数量少并不意味着质量过硬,对于自主品牌来说观念要改改,主动实施召回,防患于未然,亦是提升品质的重要一步。 

 

2035年2000万辆自动驾驶车将上路 

    外媒报道,HIS automotive公司日前发布预测称,2035年全球每年将有2000万辆自动驾驶车上路,其中,中国将是最大的单一市场。 

点评

    从目前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来看,随着新兴技术的逐渐成熟和转化为生产力,自动驾驶汽车实现的时间周期肯定将比电动汽车普及的周期大大缩短。到2035年全球每年有2000万辆自动驾驶车上路,的确是非常容易变成现实的。更有意思的是,IHS预测中国将成为自动驾驶汽车最大的单一市场,超越了在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方面领跑的美国。如此看好中国市场对自动驾驶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一方面是考虑到了中国整体非常巨大的市场潜力,另一方面也是看到了中国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方面的积极态度。 

 

日欧将制定自动驾驶全球统一标准 

    外媒报道,日本将联合欧盟国家制定全球统一的自动驾驶汽车技术标准,可能会在2018年投入使用,日本欧盟也将督促美国采用这一标准和政策。 

点评

    自动驾驶已经成为风靡汽车圈的话题,各大汽车企业在自动驾驶方面都加大了研发和实验的投入,唯恐落后于潮流,但是大家还基本上处在各自为政的研究探索阶段。制定全球统一的标准是非常有必要也非常有利于自动驾驶汽车发展的,有报道称,联合国已经设立了一个专家组,负责编制自动驾驶汽车技术标准,这个专家组中包括了来自日本、韩国、德国、法国、英国以及欧盟委员会的专家。这其中并未包含美国代表,也没有涉及到中国,想想美国当前在自动驾驶技术中的地位,再看看上条新闻中研究机构对中国自动驾驶市场的预测,日本和欧盟这一组合制定出的标准似乎难以服众啊。 

 

丰田普锐斯垄断Uber司机用车 

    据报道,丰田普锐斯是Uber司机最受欢迎的车辆,而该车企此前与Uber达成“战略性投资”协议,鼓励驾驶员购买普锐斯,这一合作将进一步在Uber用户中推广普锐斯。对此,现代表示,将推出促销政策,打破垄断,抢占市场份额。 

点评

    丰田和Uber的合作是综合汽车、金融、租赁多种业务的一种典范模式,极具互联网精神和时代精神。看好并利用好Uber这个平台中蕴含的巨大商机,充分体现了丰田不凡的战略眼光。从目前来看,丰田和Uber的合作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基础和收效,在这种情况下现代想要分一杯羹的难度还是很大的。据称,现代打破丰田垄断的主要手段是提供电动车,但是这并不足以挤占丰田的份额。一方面,如果Uber需要的话,丰田也完全可以提供电动车;另一方面充电设备的投入也会给成本带来巨大压力。所以,现代要想打破丰田在Uber的垄断,还必须想办法提供更加具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抛开现代的“野心”不谈,丰田与Uber的合作模式,或许可以给更多汽车企业在“互联网+”时代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时带来一些灵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