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商用车也玩概念 依维柯VISION洞察未来

(2016-04-29 14:24:17)

中国工业报记者 王瑞
    还认为造型前卫、技术尖端的概念车型只是乘用车企业的专利,那可就OUT了!在今年北京车展的南京依维柯展台上,中国工业报记者就大开眼界,见到了一款轻型商用车企业推出的概念车——依维柯VISION。


商用车也玩概念 <wbr>依维柯VISION洞察未来

    从外观来看,蓝色的车身,动感夸张的造型,的确够“概念”。但依维柯VISION带来的概念绝不仅是外观,正如南京依维柯本次参展的主题“洞察未来”一样,它带来的是未来轻型商用车的发展方向。“VISION既是一款致力于绿色、环保、低碳出行而设计的概念车,同时也是一款改装功能强、物流运营高效的厢式货车的原型。”依维柯中国区总裁、同时兼管依维柯亚太区品牌发展战略的MicheleLombardi这样评价道,产品的构思并不局限于一个全能工具箱,而是一个赋予用户及其经营企业拥有更加强大能力的平台,是依维柯从“送货机器”到“配送移动枢纽”的全新解决方案。 
    在2012年的汉诺威车展上,依维柯推出了分两阶段实施的“依维柯双动力”概念,依维柯VISION就是这一项目的第二阶段。依维柯VISION是首款采用“双动力”的厢式商用车,电机和传动轴通过一个特定的转换单元链接,使得驾驶员可以在纯电动和混动两种模式之间自如地切换。其中,纯电动模式允许零排放移动出行,不受大城市区域限行的限制;而混动模式则提高了城际线路上的商业货运速度和续航行程。“双动力”可以为客户提供一个更为灵活的解决方案,允许在同样架构上有更多的车型和选装配置。
    为了在减少车重的同时提高车辆的载重能力与动力特性,在VISION车辆结构个车身设计方面广泛采用了轻量化、高性能材料,通过这种方式,车辆自重较标准轻型商用车底盘车辆最多可减重30%,从而可以大大降低油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
    依维柯VISION的设计十分人性化,是一款围绕驾驶员打造的车型,其所有功能特性都是在致力于提高车辆的安全性与性能。像是大面积的玻璃使用保证了驾驶员的视野,“透视”前柱可确保驾驶员的观察视线不受阻挡,后摄像头拍摄的画面可以显示在挡风玻璃上方的大屏幕上,驾驶员对车辆后方的情况也能一览无余。VISION还配有安全保护装置,其中装配的驾驶员身份认证系统可以负责控制安全门锁的开启,这样驾驶员即使双手都拿着货物仍能顺利进入驾驶室。
    除此之外,VISION还融入了适应性人机界面、自适应能源管理等最新科技,全面满足了未来用户的需求。
    针对城市物流未来发展趋势,这款车在功能性进行了智能优化:位于作业一侧的滑动门方便人员进入驾驶员座位和载货区域;一条内部通道,可以让人毫无阻碍地通行并轻松进行装货作业;贝壳形后门的下裙板被设计成了一个可供人员进出的支撑平台;货车内壁上的折叠式搁板可用来存取包裹以及小件物品。除此之外,车辆在空间管理方面也有所改进,不仅缩短了装卸作业时间,而且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操作员在路边的操作时间,从而提高了安全性。
    据了解,这些先进的技术和概念将在依维柯全球的产品上逐步实现。今年正值依维柯技术引进30周年,VISION概念车的发布也让我们对南京依维柯有了更多期待。
    2016年,是中国制造业突破发力的重要一年,是商用车企业进行产品升级的攻坚之年,也是南京依维柯蓄力突破迎接发展的关键一年。依托股东方上汽集团和意大利依维柯优势资源,南京依维柯正在以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升级,积极响应“中国智造2025”号召,全面提升产品研发实力;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积极推进车联网项目;全力布局新能源发展战略,以创新大胆之势开拓崭新局面,以卓越的品牌理念、独到的匠心工艺,来迎接行业的新变革。
    据悉,今年下半年南京依维柯新的整车和发动机厂桥林工厂即将竣工投产。新厂区各生产车间的智能化制造技术都进行了全面升级,整体平均自动化率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其中车身喷漆和总焊机器人的使用率达到了100%。预计将在2017年实现量产的依维柯新一代轻客产品也将从这里走向市场。正式投产后的桥林,将进一步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全面提高产品竞争力,为南京依维柯带来质与量的全面提升。凭借桥林新智能工厂这个强势后盾,南京依维柯将会陆续推出全新车型满足市场需求。随着南京依维柯产品线的不断完善和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届时将会带来更多惊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