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管理和便民的平衡点

(2016-04-08 11:48:54)

王瑞

    最近,一个全新的提法“火”了:禁摩限电。深圳市于近日出台规定,重拳出击对违规和超标的电动车、摩托车进行专项治理。这场声势浩大的治理行动,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几日之内迅速升级为头条热门,在于它所引发的巨大质疑声。 

    首先提出质疑的是快递行业,由于现行快递公司多依托电动车投递包裹,有快递员在车辆遭查扣时与执法部门产生冲突。据有关媒体报道,在深圳已有多家快递企业的快递三轮车被扣押,甚至还有一部分快递员被拘留。紧接着发出质疑的便是网购一族了,不论现在的互联网生活方式多么便利,从线上下单到货物到手,这最后的“一公里”还有赖于无数电动车和摩托车的奔波。现在“禁摩限电”令下如山,收货似乎也不那么方便快捷了。所谓“互联网+”的种种高大上,原来如此不堪一击。而各路专家也纷纷从政府作为和管理行为的角度分析这种方式的种种不当。  

    在关于深圳“禁摩限电”的议论之声还没有平息的时候,北京也发布了一条类似的新规:自4月11日起,长安街及其延长线等10条道路除自行车外,禁止其他非机动车通行。这一新规主要针对的就是电动二轮车。对比两地的政策,可以看出一点不同来:深圳市的规定针对全市范围内的违规车辆,而北京市的规定则针对的是特定区域内的全部车辆。一南一北两个大城市,同时将管理的触角伸向电动自行车范畴,这或许将成为未来交通管理的一项重点。 

    早在几年前,随着电动自行车、三轮车越来越多,社会上也有过类似的呼声,当时提出的办法是考虑将电动自行车纳入机动车的范畴进行管理,后来不了了之。的确,电动自行车、三轮车的交通乱象在全国各地都非常突出,挤占了很多城市原本就紧张的交通空间。而且由于缺乏有力监管,往往成为重大交通安全隐患。深圳“禁摩限电”的出发点就是交通安全,北京限制二轮电动车的出发点则更多是交通秩序。这两点,正是电动自行车、三轮车最令城市头疼的地方。 

    既然令人头疼,为什么出台政策之后社会上会有那么强烈的反应和质疑呢?这就涉及到一个管理和便民的平衡问题了。所谓“存在即合理”,任何事物的存在必然有其道理和依据。放在市场经济的规律中更是这样,电动自行车、三轮车的存在是因为有市场空间,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强硬的政策能够限制相关行为,但是永远限制不了需求。在合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和替代的情况下,断然叫停取缔,绝对不是上善之选。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直线思维能够立竿见影,但却不能标本兼治。深圳快递行业“等交警下班之后再投递”的说法,便是明证。 

    现在,深圳的“禁摩限电”之所以招来这么大的质疑,是因为这项政策的意义已经不仅限于交通管理的范畴了。当然,深圳交警也及时发布了声明称“禁摩限电”并非针对快递行业。但由于和快递业的天然紧密联系,以及网购这种生活模式的深入人心,“禁摩限电”客观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民众的不便,也应当成为政府管理行为考虑的重点。 

    以“禁摩限电”来说,其对于交通安全、交通秩序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大家都能理解。但在人们的正常合理需求没有可以替代的渠道时,就大刀阔斧地“一刀切”,并不能彰显政府作为的雷厉风行。在“禁摩限电”的同时,深圳交警方面也提出了四项措施帮助支持快递行业发展。然而这些措施还没落实兑现呢,就开始把现有的模式打破,这不是一种稳妥的方法。 

    政府施政,最根本的目的还是便民。无论是取缔打击,还是鼓励维护,种种管理行为必须全面考虑对人民群众生活工作便利程度的影响。规范和便民,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但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政策新规在“一破一立”之间的过渡,必须安排好。两害相权如何取其轻,两利相权如何取其重,管理和便民如何找到平衡点,这才是体现管理水平和施政能力的地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