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财经
中国工业报实习记者 吴影 整理/点评
中石化再为“油价高”喊冤
继上周对比中国和欧盟油价后,3月23日,中石化官微又展示了全世界多个国家的本月油价,回应坊间“中国油价高”的言论。
点评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暴跌,导致中石化近日发布的年度财报出现了2009年以来首次营收负增长,净利润同比下降近三成。与此同时,一篇关于油价的帖子引发网友热议,称2008年和2015年,国际油价分别处于超过140美元的高点和40多美元的低谷,而国内的汽油每升价格则都是6元多。“油价高”长期让“三桶油”饱受揶揄和质疑,此次中石化用价格对比直言自己是冤大头。不过,按照人均购买力来看,中国油价之贵无可争议。而且,2008年中石化可是获得了503.42亿元的政府补助,喊冤的意思是想说当年油价太便宜了么?
国资委核查央企4.4万亿境外资产
3月17日,国资委发布了“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2015年度集中重点检查项目和境外国有资产检查项目服务”的招标公告,将对央企境外资产展开核查。
点评
在“走出去”战略实施的背景下,石油、电力、冶金等行业海外投资规模迅速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央企海外资产领域腐败频发。根据公开资料粗略测算,至2013年年末,央企境外资产总额接近4.4万亿元,国家审计署原副审计长董大胜表示,如此庞大的资产基本上从未由审计署进行过审计。而此次出手的并非审计署而是国资委,且罕见地使用了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查。近五年来,国资委多次发布监管文件,但仍未建立起对央企境外资产的审计制度。不过,第三方审计虽然利于打破企业内部已有的利益格局,其力度是否足够却存疑。
超半数国人“睡不够”
近日,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2015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人睡不够的比例明显上升,达到55.9%。
点评
睡觉恐怕是人一生之中花费时间最多的活动,不过要想睡得好却不容易。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存在睡眠障碍,而中国去年这一比例已达36.2%。根据报告,相比2014年,十大职业的睡眠指数得分均有所上升,其中公务员睡得最好,媒体人连续两年睡眠指数得分垫底,而睡不够的人从去年的43.9%上涨到如今的超过50%。此外,各职业失眠比例都有所下降,只有医务人员不降反升,成为2015年最爱失眠的职业,而IT人不仅平均入睡时间最晚,也是狂热的熬夜一族。看来要想睡得好,职业很重要。
中化橡胶71亿欧元收购倍耐力
3月23日,中国化工宣布将收购全球第五大轮胎制造商倍耐力(Pirelli)26.2%股份,交易规模高达71亿欧元。
点评
国企海外并购在沉寂一段时间后强势回归了。中国化工此次向倍耐力出手,堪称2012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中企收购。同时,双方将建立起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前者虽是中国领先的工业轮胎制造商,但消费轮胎板块相对欠缺,合作可以弥补这块市场的空白;而后者则希望扩大在中国市场的规模。以往国企海外并购时,通常选择由中资大行或政策性银行提供融资安排,而中国化工此笔收购则由在并购中担任顾问的摩根大通独家提供融资。这既反映出国企在融资安排上经验更加丰富,也印证了国企海外并购所涉及行业日益多元化。
前2月西部多省投资大滑坡
1~2月,西部多个省份的投资增速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点评
数据显示,前两个月,内蒙古、云南、新疆投资增速分别为-21.8%、0.7%、6.7%,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44.2、22.9、17.9个百分点;同期青海、宁夏、陕西也同比下降了10个百分点以上。虽然有季节因素,但同期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3.9%,比去年同期仅仅下降了4个百分点。投资增速放慢,既有项目减少的因素,也有投资进展慢的原因,更与很多资金问题未解决有关。与近期火热的股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实体经济的不景气还在蔓延。传统的工业领域投资放慢,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新兴产业的投资没有跟上。资本市场的暴涨,似乎建立在了空中楼阁之上。
加载中,请稍候......